高梧谷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晋书·苻丕载记》: 东晋太元十年 (385),吕光自西域还,高昌太守杨翰言于凉州刺史梁熙曰: “高梧谷口,水险之要,宜先守之而夺其水。彼既穷渴,自然投戈。” 《方舆纪要》 卷65土鲁番: 高梧谷 “在土鲁番西北。……或曰高梧,交河之讹也”。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晋书·苻丕载记》: 东晋太元十年 (385),吕光自西域还,高昌太守杨翰言于凉州刺史梁熙曰: “高梧谷口,水险之要,宜先守之而夺其水。彼既穷渴,自然投戈。” 《方舆纪要》 卷65土鲁番: 高梧谷 “在土鲁番西北。……或曰高梧,交河之讹也”。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北(汉魏故城东北)。北魏时又名闻义里。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卷5:“洛阳城东北有上商里,殷之顽民所居处也。高祖名闻义里。迁京之始,朝士住其中,迭相讥刺,竟皆去之。唯有造瓦者止其内,京
在今河北遵化市马兰峪西清东陵中裕陵西侧。是高宗乾隆皇帝部分后妃的葬地。葬有皇后、皇贵妃等三十六人。被贬的皇后乌喇那拉氏和容妃(即香妃) 均葬于此。
即今江西崇义县西南聂都山下聂都乡。明时有巡司驻此。《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崇义县:聂都隘 “在县西南聂都山下。为县境之襟要。嘉靖三十一年,岑溪贼李文彪由火径过游仙隘,掠县境之关田。隆庆四年,流贼黄朝
在今安徽含山县北。《资治通鉴》:南朝宋孝建元年(454),豫州刺史鲁爽为薛安都所败,乃“留军大岘,使鲁瑜屯小岘”。胡注:“小岘在合肥之东,大岘又在小岘之东。”
1949年置,治所在合肥县 (今安徽合肥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北地区及河南永城、江苏江浦等县地。1952年4月撤销。1949年4月以安徽省北部地区设置(省级)。行政公署驻合肥市。1952年撤销,与
即今湖南岳阳市东北象骨港,为松杨湖农场场部所在地。《方舆纪要》 卷77岳州府临湘县“马鞍山” 条下: 象骨山 “山下有港,亦以象骨名”。市因象骨港为名。
在今湖南宁乡县东二里。《方舆纪要》 卷80宁乡县: 狮顾山 “蹲踞江滨,玉潭水绕其下”。
源出今河南渑池县东北广阳山,南流入谷水。《水经·谷水注》: “谷水又东,左会北溪,溪水北出黾池山,东南流注于谷。疑即孔安国所谓涧水也。”
唐方镇名。乾元二年 (759) 置鄂、岳、沔三州都团练守捉使,大历八年 (773) 后改设鄂岳观察使。治所在鄂州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辖境时有变化,较长期领有鄂、岳、蕲、黄、安、申等州,相当今湖北广
在今陕西定边县南。《宋史·地理志》 庆阳府:宁羌砦“地本萌门三岔,元符元年建筑,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