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洛村
在今河北涞水县东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义和团会集于此,烧毁本村教堂。
在今河北省涞水县东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聚集此村,烧毁位于该村的天主教堂。
在今河北涞水县东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义和团会集于此,烧毁本村教堂。
在今河北省涞水县东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聚集此村,烧毁位于该村的天主教堂。
即今湖北阳新县东北四十四里黄颡口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在湖北省阳新县东北部、长江南岸。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颡口,人口3300。镇以驻地名。以境内黄颡口得名。1949年属阳新县
在今河北沽源县西南小河子乡一带。《金史·地理志》抚州柔远县:“有白羊城,国言曰火唵榷场。”金代交易市场,辽又称羊城。在今河北省沽源县西南。《金史·食货志》榷场:“国初于西北招讨司之燕子城、北羊城之间尝
又作喜剌兀卫、希剌温卫、喜剌乌卫。明永乐五年 (1407) 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颜楚河至绥芬河下游地区。后废。又称喜剌兀卫、喜剌乌卫。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所不详。辖境约
聚名。 又作门。 即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后汉书·光武帝纪》: 建武十年 (34),“冬十月,中郎将来歙等大破隗纯于落门”。即此。《水经·渭水注》: “渭水又东
即今福建平潭县东北东庠岛。明郑和下西洋经此。
在今河北定兴县西南。《水经·易水注》:范阳陂 “在范阳城西十里,方十五里,俗亦谓之为盐台陂。陂水南通梁门淀,方三里,淀水东南流出长城注易,谓之范水”。
西晋置,属高兴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后属高凉郡。《寰宇记》 云: 县以漠阳江为名。南朝梁废。古县名。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置,治今广东省阳春市西南漠阳江西。初属高兴郡,后属高凉郡。南朝梁废。
在今内蒙古卓资县东南水泉凹村附近。清为察哈尔右翼镶红旗驻地。
唐置,在今陕西靖边县西南。西夏升为洪州。《新唐书·张献甫传》: 贞元四年 (788),献甫“请复盐州及洪门、洪原镇屯兵。诏可”。(1)古镇名。唐置,在今陕西省靖边县西南。西夏升为洪州。(2)今镇名。(
秦置,为南郡治。治所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旧江陵县。明曹学佺《名胜志》:“近地无高山,所有皆陵阜之属,故名江陵。”光绪《荆州府志》卷1:江陵“以地临江,故名”。西晋为荆州治。南朝梁承圣元年(552),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