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田港
即今江苏江阴市北二里黄田港。《舆地纪胜》 卷9江阴军: 黄田港在 “县北三里。黄歇所开”。《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江阴县: 黄田港 “相传春申君所开,导江水溉田,因名。邑人于江口置闸,号上闸; 于县西南十里蔡泾口置闸,曰下闸。旧有支港数十处,今多为潮沙所湮,其南接于运河”。
即今江苏省江阴市北黄田港。相传楚春申君开,以导江水溉田。宋时设营戍守。
即今江苏江阴市北二里黄田港。《舆地纪胜》 卷9江阴军: 黄田港在 “县北三里。黄歇所开”。《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江阴县: 黄田港 “相传春申君所开,导江水溉田,因名。邑人于江口置闸,号上闸; 于县西南十里蔡泾口置闸,曰下闸。旧有支港数十处,今多为潮沙所湮,其南接于运河”。
即今江苏省江阴市北黄田港。相传楚春申君开,以导江水溉田。宋时设营戍守。
春秋楚邑。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左传》:桓公八年(前704),“楚子合诸侯于沈鹿”。即此。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湖北省钟祥市东。《左传》桓公八年(前704年):“楚子合诸侯于沈鹿。”即此。
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北龙岗乡。明嘉靖《临朐县志》:龙岗集“在县东北三十里”。因地处双龙山北麓土岗而得名。
即硕项湖。在今江苏涟水、沭阳、灌南等县间。《元和志》 卷9涟水县: “硕濩湖,在县北一百十六里,与海州朐山县中分为界。” 早已成陆。即“大湖(1)”。
东汉建武二十六年(50)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西南。延平元年(106)移治今湖南桃源县东。《水经·沅水注》:“县在沅水之阴,因以沅南为名。”隋并入武陵县。古县名。东汉建武二十六年(50年)置
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建昌县 (治今艾城): “南一里有捍水堤,会昌六年摄令何易于筑。西二里又有堤,咸通三年令孙永筑。”
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4正定府藁城县:示衣坂“在县西北三十里路侧。唐天宝末,安禄山陷藁城,常山太守颜杲卿以力不敌,至藁城迎见,禄山以金紫衣畀之,令仍守常山。杲卿归至中途,驻坂侧,顾长史袁
①南朝梁普通六年 (525) 置,为归化郡。治所在今四川巴中市东南六十里曾口镇。《寰宇记》 卷139曾口县: “以曾口谷为邑名。” 隋开皇初属巴州,移治戴公山 (在曾口镇北)。大业初属清化郡。唐武德初
①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寰宇记》卷83绵州彰明县:灵台山“在县北。一名天柱山。高四百丈。即汉张道陵升仙之所”。《方舆纪要》卷67彰明县“大华山”条内:“县北二十里有灵台山。山高秀。亦名天柱山。”②亦名云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南陉乡之北陉村。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井陉县图:北有北陉村。
即今安徽绩溪县东扬之水的别名。《方舆纪要》 卷28绩溪县: 绩溪 “在城东,其源亦来自扬溪。下流二十余里,乳溪水东注之。又五里,徽溪水南注之。至临溪,会县南诸水,入歙县界。离而复合,交流如绩,县因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