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竹塘隘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黄竹塘。《方舆纪要》 卷103兴宁县: 黄竹塘隘 “在县西三十里。路通龙川县”。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黄竹塘。《方舆纪要》 卷103兴宁县: 黄竹塘隘 “在县西三十里。路通龙川县”。
①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元和志》 卷9徐州彭城县: “曹公故城,在县东南六十五里,在吕梁东岸。或言曹公筑此,以守吕布。西岸有城临水,是布之所固也,号曰吕布固。”②在今山东莒南县北。《寰宇记》 卷24莒
在今广西梧州市东南七里。《方舆纪要》卷108梧州府苍梧县:长行镇在“府东七里。旧有长行巡司置于长行乡,洪武二年移置于此”。
在今福建宁德市西北。明嘉靖《福宁州志》卷2《山川》宁德县:石壁岭“在四都,与石钟山相连,上有石壁峭拔,盖岭之最高者也”。《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宁德县:石壁岭在“县北十里。嘉靖三十五年官军击倭贼于此,
又称常道城、苌道城。在今河北省廊坊市西。三国魏甘露二年(257年)燕王宁之子璜被封为常道乡公,北魏孝文帝封宇文英为常道乡公,皆即此。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十里。《方舆纪要》卷12涞水县:长堤山“高耸突峙,可以远眺”。
唐贞观十九年 (645) 建,即今北京市宣武门外法源寺。“安史之乱” 时,史思明改名顺天寺。明正统二年 (1437) 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 始名法源寺。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建,在今
唐天祐中改褒信县置,属蔡州。治所即今河南息县东北七十里包信镇。北宋复为褒信县。古县名。唐天祐三年(906年)改褒信县置,治今河南省息县东北包信镇。属蔡州。北宋复名褒信县。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岳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巴陵县 (今湖南岳阳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岳阳、华容、临湘、平江等市县地。明初改为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岳州置,治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市)
唐贞元十九年(803)置,即今福建同安县。五代王闽永隆元年(后晋天福四年,939)升县,并改名同安。唐贞元十九年(803年)置,治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五代闽永隆元年(五代晋天福四年,939年)升县,
即喀喇乌苏宗。治所在今西藏那曲县。见“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