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刚县
亦作龙冈县。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属桂林郡。治所即今广西宜州市。南朝宋改为龙定县。
古县名。刚,又作冈(《宋书·州郡志》)。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属桂林郡。南朝宋永初初改名龙定县。
亦作龙冈县。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属桂林郡。治所即今广西宜州市。南朝宋改为龙定县。
古县名。刚,又作冈(《宋书·州郡志》)。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属桂林郡。南朝宋永初初改名龙定县。
亦作桃洪坝。在今四川叙永县南。清嘉庆《泸州志》 卷11: 陶洪坝,“ 《明史》 作桃红坝。治南二十里。古蔺州地。明侯良柱等擒斩奢崇明、安邦彦于此”。
在今甘肃武威市内北大街。相传建于十六国前秦苻坚建元十八年 (382),为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卓锡之所。寺内有塔。1927年毁于地震,仅塔存其半。1934年重修时,在塔基下挖出石碣一方,阴刻“罗什地址,四面
即古里村镇。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古里镇。
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南韩北乡。《清一统志·沁州》: 韩壁寨 “在武乡县东五十里”。
西藏古地名。约在今那曲县桑雄区。唐时吐蕃曾置驿站于此并为赞普 (王) 迎宾之处。《新唐书·地理志》: “蛤不烂驿,旁有三罗骨山,积雪不消,又六十里至突录济驿,唐使至,赞普每遣使慰劳于此。”
①在今河南偃师市西。《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广武将军石无讳东戍巩城,“檀道济等长驱而进,无讳至石关,奔还”。胡三省注:“自洛城东至偃师四十五里。偃师西山有汉广野君郦食其庙,庙东有二石阙
在今河南郑州市南。《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太山“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役水”。《水经·渠水注》:太水“出太山东平地。……世谓之礼水也。东北径武陵城西,东北流注于承水”。
金置,属禹城县。在今山东禹城市地。古镇名。在今山东省禹城市境。《金史·地理志》:济南府禹城有仁水寨镇,即此。
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属太仓卫。治所在今上海市宝山区旧城东北一里。《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嘉定县:吴淞江守御千户所,“翁大立曰:吴淞所为水陆要冲,苏松喉吭,北可以扼长江之险,南可以援金山之急。故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置,属山东都司。治所在今山东荣成市东北成山卫镇。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荣成县。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析文登县置,治今山东省荣成市东北成山卫。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