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坪镇

龙坪镇

①即今湖北武穴市东二十八里龙坪镇。清置巡司于此。

②本名龙坪场。1932年置镇,即今贵州遵义县(南白镇)东龙坪镇。


(1)在湖北省武穴市东部长江北岸。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坪,人口 7380。镇以驻地名。1949年为广济县第四区。1951年为龙坪镇,1958年为龙坪公社,1982年为龙坪镇。1987年置龙坪街道办事处。2001年复置镇。龙坪为原广济县三大古镇之一。明成化、弘治年间已现繁盛,“编户三千七百有奇,土著累千金者不可胜数,而远方富商大贾,舟车辐辏,尘市浩穰”。为粮食、棉花、杉木的重要集散地。主产稻、棉花、油菜籽。有棉纺、机泵、电器、兽药等厂。孔武公路经此。(2)在湖北省保康县东部。面积202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坪,人口 1620。处山间坪坝,因西北山形蜿蜒似龙,山麓两潭似龙眼,名龙眼坪,简称龙坪。1949年属两峪区。1958年属两峪公社,1975年析置大水公社。1980年改名龙坪公社,1984置龙坪乡,1987年改镇。主产玉米,并产小麦、白木耳、香菇、生漆、核桃。中药材有天麻、黄连。有砖瓦、农机等厂。建有大水林场。南官公路经此。名胜有聚龙山、千家林等。(3)在广东省连州市中南部。面积164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坪,人口 1120。因驻地东靠龙坪寨,故名。1953年设龙坪乡,属连县一区。1958年设龙坪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设镇。多石灰岩丘陵。主产稻、玉米,并产花生、大豆、柑橘、黄烟等。孔塘烟有名。有煤矿,并有凉果加工、煤球、水泥等厂。107国道经此。(4)在贵州省遵义县中部偏东、湘江西岸。面积125.6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坪街,人口 5000。1932年置中兴、龙坪、兴隆镇。1953年置龙坪、大新、兴隆等乡。1958年并置龙坪公社,1961年后分置。1992年以龙坪镇及大兴、双兴二乡并置龙坪镇。产稻、油菜籽、烟草、花生、生猪、辣椒。有农具、水泥、制砖、建筑、印刷、缝纫、食品加工等厂。为县中部主要集镇。206国道经此。(5)在贵州省罗甸县中部、老鸦坡北麓。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87.4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坪村,人口 3240。古名拉窝,明初设罗斛哨。明代曾名白龙、龙平。清雍正五年(1727年)于此设罗斛州判。光绪七年(1881年)为罗斛厅治所。1913年后为罗甸县治所。1930年置镇。因其地势平旷,改今名。1951年设龙坪镇,1958年改建城关公社,1984年复置龙坪镇。1992年立亭、所也二乡并入。蔬菜成熟早,产量高,为省城贵阳蔬菜供应基地。产甘蔗、香蕉。有农业部黄果栽培试验场、水果研究所。有硅铁、造纸、制药、水泥、砖瓦等厂。册独、贵罗公路在此交会。


猜你喜欢

  • 秦郡

    ①东晋安帝时改堂邑郡置,属南兖州。治所在秦县 (今江苏六合县西北)。南齐永明元年 (483)罢。梁复置。北周改六合郡。②西魏恭帝三年 (556) 改宁夷郡置,属雍州。治所在宁夷县 (今陕西礼泉县东北十

  • 大毕庄

    即今天津市东北大毕庄镇。清乾隆《天津县志》卷4:东路有大毕庄村。

  • 杜坞河

    一名池口河。即今安徽贵池市西秋浦河。《方舆纪要》卷27贵池县:池口河“一名杜坞河。《志》云,城西四里有杜坞山,以唐杜牧尝游此而名,河流经其下也”。

  • 沙河桥镇

    即今河北河间市东四十四里沙河桥镇。《清史稿·地理志》 河间府:河间县有沙河桥镇。在河北省河间市南部、子牙河北岸。面积70.2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沙河桥,人口 2180。明初建村,以桥为名。

  • 堵水

    在今湖北省西北部。为汉水支流。有西、南两源: 南源名官渡河,源出川、鄂、陕三省交界之阴条岭,东北流; 西源名汇湾河,源出陕西镇坪县东北,至余药铺折向湖北竹溪县境,至竹山县两河口与官渡河汇流后,始名堵河

  • 帽子山

    在今广东化州市南。《舆地纪胜》 卷116化州: 帽子山“在城南五里。其形如帽”。《方舆纪要》 卷104化州: 帽子山 “在州西南五里。以形似名”。

  • 章山寨

    在今湖北英山县西北。明末曾为县治。《清一统志·六安州》: 章山寨 “明崇祯十二年,知县高在��以旧县焚毁, 立寨作新城于此”。

  • 板闸镇

    在今江苏淮安市西北十一里板闸镇。明永乐十四年 (1416) 平江伯陈瑄建木闸于此。次年乃甃以石。乡人至今呼为板桥。清于此置板闸镇。有巡司驻守。

  • 南镇

    ①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清 《日下旧闻考》卷121保定县: 南镇 “在城 (今文安县西北新镇) 南十八里。按 《保定县志》: 南镇为南北往来孔道,河流环绕,岸有古柏横接如桥,行者便之。《邑志》 谓之柏桥

  • 九文山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姆贡河北。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7:九文山在“(宁古塔)城东北三千二百六十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