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京府

三京府

唐代京兆、河南、太原三府的合称。唐于京都置牧,以为京府正官,设别驾或长史为其佐官。但充任京都之牧者,均为未出閤的皇子,而政事由别驾(贞观末改为长史)主持,职小任大,名实相乖。至玄宗时改长史为尹,始能以正官的身份执掌政务,尹上之牧,并存不去,实属骈枝。因为唐代的所谓牧,与两汉以来不同,两汉以州领郡,即使京师亦是如此,如司隶校尉、司州刺史、司州牧、雍州牧及扬州刺史,均为州的长官,历代所设京兆、河南、丹阳诸尹,则是郡的长官;隋文帝罢郡以州统县,尹的职掌均属于牧;炀帝又罢州置郡,牧的职掌均属于尹,由此州郡互称,牧尹不分,事权相等,唐代的牧尹并设之制即由此而来。

猜你喜欢

  • 检点六部掌书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见“掌书”。

  • 将相大臣

    泛指百官。《后汉书·朱穆传》:“夫将相大臣,均体元首,共舆而驰,同舟而济。”

  • 郡参战

    郡分职吏名。晋置,为武吏之一。《南乡太守郛休碑》有参战二人,其地位在骑督、步督之前。

  • 淮海从事

    州分职吏名。晋置,见“都水从事”。

  • 左街使

    官名。唐朝左、右金吾卫属官,置一员,掌分察六街徽巡,入夜则以骑卒巡行、武官暗探。

  • 宗司

    官名。又称“宗人”。春秋时鲁国置。掌理宗族礼法。《左传·哀公二十四年): “公子荆之母嬖,将以为夫人,使宗人畔夏献其礼。对曰: ‘无之。’公怒曰: ‘汝为宗司,立夫人,国之大礼也,何故无之?’”

  • 山师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职方中大夫山师中士佐官,正一命。

  • 传胪

    ①科举制度中,在殿试后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称传胪。其制始于宋,进士在集英殿宣唱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唱,由閤门承接,转传于阶下,卫士六七人皆齐声传名而高呼,故名。② 明朝称进士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

  • 大小雕木局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秩从八品。置大使一员。隶将作院。

  • 备身统军

    见“备身五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