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卿

三卿

官名合称。周朝指司徒、司马、司空。《礼记·王制》: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孔颖达疏: “三卿者,依周制而言,谓立司徒兼冢宰之事,立司马兼宗伯之事,立司空兼司寇之事。故《春秋左传》云: ‘季孙为司徒,叔孙为司马,孟孙为司空’,此是三卿也。” 亦指三军主帅。《春秋·襄公十一年》: “王正月,作三军”。《公羊传》: “三军者何,三卿也。”或指上卿、亚卿、下卿。《孟子·告子下》: “天子在三卿之中。”杨伯峻注引全祖望《经史问答》: “孟子之世,七国官制尤草草。大抵三卿者,指上卿、亚卿、下卿而言。乐毅初入燕乃亚卿,是其证也。或曰,一卿是相,一卿是将,其一为客卿,而上下本无定员,亦通。”汉魏南北朝指诸侯王国三卿,即郎中令、中尉、大农。也指太子三卿,即家令、率更令、仆。或指太后三卿,即卫尉、少府、太仆。北魏孝文帝定百官,又以太常、光禄勋、卫尉为三卿。


指司徒、司马、司空。《礼记·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疏:“夏之大国谓公与侯也,殷周大国并公也。崔氏云:三卿者,依周制而言,谓立司徒兼冢宰之事,立司马兼宗伯之事,立司空兼司寇之事,故《春秋左传》云,季孙为司徒,叔孙为司马,孟孙为司空,此是三卿也。”

猜你喜欢

  • 门下外省

    官署名。北魏置,为门下省设在宫外的衙署,被废之帝、王多死于此。其后不见。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又置门下外省,掌谏诤拾遗,以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各一员、给事中四员

  • 典客署令

    官名。即典客令。

  • 降用

    清代吏部之处分制度。凡受降级处分之官员,就现任之级递降,照所降之级食俸,仍留现任,称为降用。其处分有三等,以级为差,有降一至三级之别。

  • 户部北京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明永乐元年(1403)改原户部北平清吏司员外郎而置。为户部北平清吏司副长官,一人,从五品。十八年革。参见“户部北京清吏司”。

  • 军衡司司长

    官名。清末陆军部军衡司之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由副协都统或正参领充任。掌军衡司事。

  • 提点中太一宫兼集禧观公事

    宋朝宫观官名。神宗元丰五年(1082)置,以诸司使以上武臣充任。参见“宫观官”。

  • 蛮夷官

    官名。明朝武职土官,非泛指。设置于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以当地民族头人担任,无专职品级,世袭。

  • 官名。传说夏、商、周所设四辅官之一。《礼记·文王世子》: “设四辅及王公。”孔颖达疏: “其四辅者,案《尚书大传》云: ‘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官名。辅佐天子或太子的官

  • 尚厩使

    官名。辽置,属北面诸厩官,掌御用马厩。其副职为尚厩副使。

  • 狱官

    泛指掌管监狱的官吏。《汉书·晁错传》:“奸邪之吏,乘其乱法,以成其威,狱官主断,生杀自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