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下大夫

下大夫

①官爵名。周朝官制大夫爵中最低一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春秋时大国下大夫相当于小国下卿之位。《左传》成公三年: “上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晋、郑、吴等国下大夫或称为“嬖大夫”。参见“大夫”。②新莽官秩名。《汉书·王莽传》,始建国元年(后9): “更名秩百石曰庶士,三百石曰下士,四百石曰中士,五百石曰命士,六百石曰元士,千石曰下大夫。”③北魏官名。尚书诸曹及内都、外都等曹皆置,位在诸曹令之上,多由此迁本部尚书。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定为四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无此职。④西魏、北周官名。天官、地官等六府皆置,多为各司次官,如“小宗师下大夫”、“小膳部下大夫”等,亦有为较次要之司长官的,如“司门下大夫”、“司射下大夫”等。正四命。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官,府置四司,以下大夫为长官,上士为次官。宣帝即位后,复旧。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官名,春秋时晋置此官,位在卿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故晋国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王莽时称千石俸为下大夫,也代指千石俸的官员。《汉书·王莽传》:“更名秩百石曰庶士,三百石曰下士,四百石曰中士,五百石曰命士,六百石曰元士,千石曰下大夫。”

猜你喜欢

  • 伴讲

    官名。明朝王府三伴之一。建文(1399—1402)中增置,一人,从九品。与伴读、伴书合为王府三伴。诸王待如宾师。成祖即位,革。

  • 三部巡官

    官名。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978),盐铁、度支、户部置巡官或推官,以京朝官充任,分领各案事务。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废。

  • 议曹从事

    官名,即 “议曹从事史”。东汉为刺史(州牧)属吏。东汉末,刘备为益州牧,以杜琼为议曹从事,职参谋议。晋不详。南朝以来,州府皆置。员数多寡各随州,无定制。其地位随州之大小,有一班、流外七、六、五、四班之

  • 军事次长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军事部的副长官。见“军事部”。

  • 号头官

    官名。明朝京营置。永乐二十二年(1424)京军三大营各于提督内臣、武臣之下设掌号头官二人。由兵部于都指挥、指挥内推选。嘉靖二十九年(1550) 于三大营分设大号头官一人,由兵部推选; 监枪号头官一人,

  • 三公曹郎中

    官名。北齐殿中尚书所属有三公曹,“掌五时读时令,诸曹囚帐,断罪,赦日建金鸡等事。”以郎中二人为主官。见《隋书·百官志中》。

  • 漕臣

    转运使、副使通称。

  • 斡官丞

    官名。秦置,属治粟内史,为斡官令副贰,主均输等事。汉因之,初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大司农,东汉省。官名,西汉置,属大司农,佐斡官长掌均输、管盐铁、主榷酤事。

  • 四帐小将军

    官名。见“四帐都详稳司”。

  • 南厂

    官署名。明朝内府惜薪司所属机构。掌供宫廷薪炭。设佥书、监工以督其事,皆以宦官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