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世职

世职

即世代传袭之职位。清制,凡立军功或阵亡者,国家赏恤爵位勋职,其子孙可以依例传袭。初定封爵之制,公、侯、伯之下未立子、男,而别立五等世职,共为八等。皆为满名。乾隆元年(1736)奏准,以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十六年(1751)增恩骑尉一职,合为世爵九等。每等三级,共为二十七等。凡世爵皆有袭次,其与国长存者则加“世袭罔替”字样。原只有八旗世职之例。四十九年(1784)定绿旗营世职之制。又圣贤后裔及土司,予官皆世袭,亦用此称。

猜你喜欢

  • 盐务监督

    官名。清宣统三年改各省盐运使为盐务正监督,省盐法道,改置副监督,统辖于盐政大臣,掌察场民生计、商民行息、水陆运输等。见《清史稿·职官三·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

  • 筮者

    官名。春秋战国置。“筮人”别称。掌筮法、卦问吉凶。《仪礼·士丧礼》: “筮者东面抽上韇, 兼执之,南面受命。命曰哀子某,为其父某甫筮宅,度兹幽宅,兆基无有后艰。筮人许诺,不述命,右还,北面指中封而筮。

  • 大著作郎

    即“著作郎”。《晋书·百官志》: “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作郎,专掌史任”。详见“著作郎。”

  • 州部

    官名。又称“州部之吏”。战国始见。地方州长的部属小吏。《韩非子·显学》: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五蠹》: “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陈奇猷注: “州部之吏为地方小官”,“即州

  • 尚书度支郎

    即“度支郎”。

  • 敬事房

    专管宫内事务及管理太监、宫女的机构。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置,又名宫殿监办事处,设在乾清门内以西,属内务府。掌理帝后及其子女的生活起居及宫内陈设、洒扫、守卫、传奉内务方面的谕旨,并办理与内务府

  • 典试委员会

    中华民国时掌管考试的机构,负责出题、阅卷等事。考试时则设,考试完毕则撤销;设委员长一人,委员三至十五人。

  • 大礼使

    官名。宋朝置,为大礼五使之一,以宰相或亲王充任。参见“大礼五使”。官名。宋代行南郊等大礼时置,以宰相充任,参掌大礼,事毕即罢。

  • 便宜从事府

    官署名。辽置,属北面军官。其主官称便宜从事,在军事行动中有随宜处置之权。

  • 甄别

    官员考核的方法之一。北洋政府制度,凡未经文官考试任用的官吏,适用“甄别”的办法。依照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一月九日公布的《文官甄别法草案》的规定,甄别的方法有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成绩、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