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丞史

丞史

官名合称,即丞与史,或泛指中央和地方僚属。令的属下称令史,丞的属下称丞史。《史记·汲郑列传》:“(汲黯)迁为东海太守……择丞史而任之。”“郑庄以任侠自喜……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已。”注:“如淳曰:律,太守、都尉、诸侯内史,史各一人,卒史书佐各十人。今总言‘丞史’,或以为择郡丞及史使任之。郑当时 (郑庄)为大农,推官属丞史,亦是也。”

猜你喜欢

  • 太子翊卫

    即太子左、右卫率府所统翊府及其卫士。详见“翊卫”。

  • 大汉将军

    卫士名。明朝锦衣卫所属有大汉将军一千五百名,选取身材高大的作为殿廷卫士,以资壮观。虽名为“将军”,实际并不是“官”。还有“红盔将军”、“明甲将军”等,也不是官。殿廷卫士名。明制,锦衣卫所属有大汉将军一

  • 嗣卿

    继承父亲为卿。《左传· 成公十三年》: “且先君之嗣卿也。”杨伯峻注: “郤铸,郤克之子,郤克为晋景上卿,郤锜又为其子厉公之卿,故云‘嗣卿’”。

  • 胥佐

    吏名。宋朝宗正寺、大理寺、太常寺置,位在胥史下。吏员名。宋置于各寺监,承长官之命,掌办本衙署事务。其地位在胥长、胥史之下。

  • 税盐使

    官名。唐置,见“盐池使”。

  • 太子骑官备身幢主

    参见“太子骑官备身五职”。

  • 羽林右卫指挥使

    武官名。明洪武中置羽林右卫,为上直亲军之一,永乐以后沿置,掌守卫皇城西面及巡警京城各门。以指挥使为主官,下辖千户所。

  • 市佐理员

    北洋政府市自治制中特别市市长的佐助人员。参见“市自治制”。

  • 制置副使

    见“制置使”。

  • 宋朝耆长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