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参官
指三品以上的武官。唐朝三品以上的武官三日一朝,一月九朝,故号九参官。
唐制,武官三品以上,六日一朝参,号称九参官。意谓每月九次朝见皇帝。
指三品以上的武官。唐朝三品以上的武官三日一朝,一月九朝,故号九参官。
唐制,武官三品以上,六日一朝参,号称九参官。意谓每月九次朝见皇帝。
海关工务部营造科洋员。见“工务部”。
见“保正”。
官名。辽朝北枢密院长官,总领契丹及其他部族军、民之政。始置于大同元年 (947) 。任职者多为勋戚大臣,以契丹人为主,间用汉人。官名。辽置,为北枢密院的长官。见“北枢密院”。
官名。① 西晋武帝太康三年(282) 置,治宁州,宁州并入益州后,以益州刺史兼领。四品。东晋孝武帝太元 (376—396) 中平蜀后复置,治益州涪城。持节、统兵,掌益州少数民族事务。立府,置长史、司马
①年老辞官。《左传·隐公三年》: “桓公立,乃老。” ②上公,元老大臣别称。《礼记·王制》: “属于天子之老二人。”郑玄注: “老,谓上公。”③官名。战国秦置。即乡官伍老。《睡虎地秦墓竹简 ·傅律》:
官署名。清朝顺治(1644—1661)初年设。掌陈设御用武备、修造器械及赏赐支放诸事。以三旗侍卫三人综理。属官有员外郎四人,笔帖式十五人,库掌三人,库守二十四人。顺治十一年(1654),改为兵仗局。
女官名。南朝宋后宫置,五品,无定员。掌清商乐。见《宋书·后妃传》。
官名。元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置御酒库,属光禄寺。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改为尚酝局,秩从五品,掌酝造诸王百官酒醴。设提点一人为主官,下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直长一人。
宋朝官场用语。①指文臣之官资。②指文职官员。文官的泛称。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甲子卫敏疏:“后族戚里不得任文资,恐挠法而干政也。”
官名。又称南河河道总督。清朝督理江南河道之最高长官。总督江南河道,掌理黄、淮汇流入海,南北运河泄水行漕及瓜州江工,支河湖港疏浚、堤防之事。雍正七年 (1729) 改总河设,驻清江浦,并设副总河一人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