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九命

九命

①官职等级制度。西魏废帝元钦三年(554)置,北周沿之。《周书·文帝纪下》:“三年春正月,始作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自正九命、九命至一命,共分十八个等级。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废。②官职等级。西魏末、北周官制中的第二个等级,位次正九命,包括骠骑大将军、雍州牧等官。


周朝的官爵分为九个等级,称为九命。上公九命为伯,王之三公八命,侯伯七命;王之卿六命;子男五命;王之大夫、公之孤四命;公侯伯之卿三命;公侯伯之大夫、子男之卿二命(即再命),公侯伯之士、子男之大夫一命。子男之士不命。他们的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等,各按其等级做具体规定。见《周礼·春官·典命》,《礼记·王制》。

猜你喜欢

  • 四辅

    君王之辅佐大臣。《礼记·文王世子》:“设四辅及三公。”孔颖达疏引 《尚书大传》:“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西汉为太师、太傅、太保、少傅合称。平帝元始元年 (后1)置。位居三

  • 译经院

    官署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980)下令营建,七年建成,中设译经堂、润文堂。八年,改名传法院。掌翻译佛经。宋代掌译佛经的译场。太平兴国五年,诏令在太平兴国寺大殿西建译经院,中为译经堂,东序为润文堂

  • 射声司马

    官名,汉置,属射声校尉,俸千石,掌领宿卫兵。参看“射声校尉”条。

  • 监察员

    官名。北洋政府于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于置印花税处,员额五人。

  • 京都园苑四面监丞

    官名合称。即唐朝司农寺属东都苑东、西、南、北四面监佐官,各置二员,正八品下,掌判监事。

  • 殿内局

    官署名。①北齐隶太子门下坊,设内直监二员、副直监四员。隋朝改名内直局。② 隋初改殿中局置,隶门下省,设监二员、直长四员,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尚舍局,隶殿内省。参见“殿中局”。官署名。(1)北齐置

  • 未入流土官

    文职土官名。清制,于广西省置一人,不理本地方民族事务。

  • 漕仓司

    官署名。清末度支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掌各省漕粮漕折漕项等奏销,考成春秋拨册及临时蠲缓等款,稽核京外各仓积储支放等事宜。置郎中三人,员外郎四人,主事三人。官署名。清末置,属度支部

  • 理藩院则例馆

    清代专修理藩院则例的机构。属理藩院,不定期开设。《理藩院则例》编订于康熙时,乾隆时作过修订,但未专门设馆。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四月始置则例馆,设纂修官四人,校对官八人,翻译官、誉录官各十人,从

  • 右小武伯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右武伯司次官,省称“右小武伯”或“小右武伯”,员二人。佐右武伯中大夫与左武伯中大夫共掌皇宫内外卫禁令,统虎贲、旅贲、射声、骁骑、羽林、游击等六率禁卫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