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五官正

五官正

官名合称。唐肃宗乾元元年 (758) 始置,即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官正、中官正,员各一人,皆正五品上,掌司四时,观察气象变异,隶司天台。宋初隶司天监,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改隶太史局,正八品,掌察天文祥异、钟鼓刻漏、写造历书。辽朝司天监亦设,为南面官。明朝属钦天监,正六品,掌推历法,定四时。清顺治元年 (1644) 沿置,由汉人充任,仍隶钦天监。康熙四年 (1665),定为满、蒙各二人,从六品。掌以满文、蒙文颁布时宪书。清亡,废。


唐代司天台有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各一人,正五品上;副正各一人,正六品上,掌司四时,各司其方之变异;合称五官正。见《新唐书·百官二·司天台》。

猜你喜欢

  • 御史丞

    官名,为御史大夫丞的简称。御史大夫,秦置,汉沿置,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一曰御史大夫丞,掌佐御史大夫行副丞相事。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

  • 教诲师

    监狱职员名。清末始置于京师习艺所,掌以语言教诫犯人,导化平民。北洋政府沿设于新监狱,承典狱长之命,负责对犯人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并充任监狱的教务所所长,国民党政府监狱沿置。

  • 武学司书

    见“武学掌仪”。

  • 司

    官名。 西周置。 “”即籥。 一说即《周礼》之籥师。

  • 吏部郎

    官名。尚书省吏部曹长官通称。三国魏、蜀始置,两晋南北朝沿置。亦称郎中,资深者可转侍郎。属吏部尚书,主管官吏选任铨叙调动事务,对五品以下官吏之任免有建议权。南朝如加“参掌大选”名义,则可参议高级官吏之任

  • 仁部郎中

    官名。渤海国左六司仁部属官,位卿之下。

  • 中下州

    州的等级之一。宋制有中下州,为第七等州,在辅、雄、望、紧、上、中之下,下州之上。参见“望”。

  • 德木齐

    封号。清朝藏传佛教职任喇嘛。位在副达喇嘛之下,格斯贵之上。于北京、盛京、热河等地各设若干人。分掌佛教寺庙事务。

  • 兵獳司

    官名。南诏官,掌机密。

  • 广亲宅

    宋朝宗室宅第名。仁宗庆历七年(1047)建,供秦康惠王德芳子孙居住,设专官管理。神宗熙宁三年(1070),以其事归宗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