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亭长

亭长

官名。春秋吴国城市设亭,以亭长主之。战国时在两国接壤地区设亭,置亭长以御敌人。秦汉沿置为地方基层行政单位,亭长下属有求盗、亭父。农村每十里设一亭,由服兵役期满而合格的人担任亭长。城内与城厢的都亭、门亭亦设亭长。亭长主求捕盗贼,承望都尉,兼及民事,理辞讼。晋朝沿置。南朝宋宫内亦置。隋唐五代为中央部分官署吏职名。隋文帝始置,掌门户通报,职责与秦汉不同,为流外官。分番上下,亦置番官。


官名,春秋战国时,吴国在城中设亭,以亭长主亭事。两国接壤处也设亭,用以防御敌人,亭长主其事。秦汉时城乡都置亭,为基层行政单位。在乡,称乡亭,又称野亭,十里一亭,亭设亭长,下有亭佐、求盗等吏卒,掌治安、诉讼和捕盗贼等事。城市里也置亭,称都亭,其职与乡亭同。官府置门亭,也置亭长,掌治安捕盗等。郡县的城门也有门亭长,掌开闭守护城门。《后汉书·陈寔传》:“家贫,复为西门亭长,寻转功曹。”其后,晋、南朝宋、隋、唐也置,但不复为一级行政单位。隋唐官府多置门亭长,掌传达及守护开闭门户。参看《后汉书·百官志五·亭长》等。

猜你喜欢

  • 交通部船员检定委员会

    交通部直属机关。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为检定全国轮船船员,设置船员检定委员会。依照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八月十六日公布的《交通部船员检定委员会章程》规定,其职任为辅助航政司处理关于检定船员时审查及考

  • 三工官

    三官之合称,汉置,指少府的属官考工室、右工室、东园匠,掌制器物。《汉书·贡禹传》:“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注:“师古曰

  • 税务处

    官署名。清末中央税务管理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理全国税务事宜。置督办税务大臣一人,会办大臣一人,提调一人。下设一、二、三、四四股及收发处,分理海关、常关及庶务。官署名。中国的关税权原掌握

  • 司膳寺卿

    官名。见“司膳寺”。

  • 关防

    明清印信之一。形制长方,阔边朱文。明洪武(1368—1398)年间创制。朱元璋为防止群臣予印空白证明,改用半印,以便拚合验对。取“关防严密”之意,故名。清朝部分官员用印,而临时性机构或办理财经、工程事

  • 典记

    官名。唐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典之一,属尚宫局,员二人,正七品。为司记之佐,协掌宫内诸司簿书,出入录目,加印,然后授行。宋沿置,属尚书内省,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 (1403—1424)后尽归其职于

  • 十二卫大将军

    官名合称。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始置,每卫一员,正三品,总其卫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朝沿置,掌宫禁宿卫、巡警、仪仗,统内、外府府兵; 德宗贞元二年 (786) 置十二卫上将军后,为各卫次官。宋朝为

  • 俸满

    任官制度。明清官员任职满一定年限后可酌情升调,称“俸满”。清制,京官以历俸二年为俸满,外官以历俸三年为俸满,并以俸满作为等待补缺的选班之一。

  • 太子备身正副都督

    东宫武官名。北齐置,见“左右卫坊率”。

  • 傅姆

    官名。北魏置。为后官女职,亦称“内傅母”,位在诸监之上。《王遗女墓志》: “又进尝食监。”“故超升傅姆焉,又赐品二。”(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