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①战国时县级行政机构长官。自秦汉后历代相沿,元改县尹,明、清改称知县。②汉朝中央政府所属机构长官及诸侯王国官员如尚书令、中书令及九卿所属各官署令、长亦多称令。隋、唐五代中央部分高级官署如尚书省、中书省(隋称内史省、内书省)长官、诸寺监下各署、内侍省各局、秘书省太史局、太子家令寺、率更寺及其下各署长官亦称令,亲王国、公主邑司长官,县及五岳四渎、关、津长官皆称令。


官:如令尹、令史、令正等。长官:中央机构中的主官有的称令,如尚书令,中书令等。大县的长官称令:《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县令简称令:《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十一月,诏劳赐河东守、令、掾以下。”“凤凰、黄龙所见亭部无出二年租赋。加赐男子爵,人二级;先见者帛二十匹,近者三匹,太守三十匹,令、长十五匹,丞、尉半之。”

猜你喜欢

  • 护理

    官制术语。清制,省级长官出缺,未及派员接替,即以次官暂代其职务,称护理。如总督、巡抚多由布政使护理。旧制,高一级的官员缺职,以低一级的官员守护印信,处理其事,称为护理。其职衔相当的,称为署理。见《六部

  • 巡道

    官名。又称分巡道。明清道员之一。主掌刑名之事,其再兼某衔者,则更兼管其事。明朝初制,恐守令贪鄙不法,于各布政司所属设试佥事。后罢试佥事,改设按察分司四十一道,以按察司副使,佥事分司之。渐增至六十九道,

  • 宫闱局令

    官名。即宫闱令。

  • 隅正

    元差役名。元制于城市录事司下分设隅、坊两级。隅设隅正,坊设坊正。隅即宋时的厢,隅正掌所辖地段内催办赋税、羁管人犯、递运官物及其他杂务。隅正和坊正往往同时设置数人,作为差役,在当役人户中轮流差充,或一年

  • 司门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司门司长官,掌边境关门,京都城门及皇宫宫门的启闭,并发放过所 (通行凭证) 。下设小司门上士以佐其职,领掌节中士、宫门中士、城门中士、司关中士等官属

  • 五校令

    官名。西汉置。西汉将作大匠把工程兵(工徒)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校,每校置令、丞,掌帅工徒修建宫室等。成帝时省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将作少府》。后并为左右两校。东汉沿置,安帝时复置丞。东汉置左、右校令,

  • 中都督

    官名。宋朝置,合班位在郡公下、上都护上。不常设。

  • 蒙古书写

    吏员名。元代于六部置,员额一至二人,掌蒙文缮写之事。

  • 兴业都尉

    官名。三国吴置,领兵。《三国志·周瑜传》:“(周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官名,三国吴置,掌征伐或驻守。《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子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

  • 礼仪房

    官署名。明朝于内廷之中设,掌一应选婚、选驸马、诞皇太子女、选择乳妇等事。设提督太监一员,由司礼监掌印太监或秉笔太监兼摄之;又设掌司、写字、管事、长随等,无定员,皆以宦官为之。明代宦官衙门司礼监的附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