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侯国

侯国

汉朝列侯食邑。东汉又有县侯、乡侯、都亭侯、亭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侯国大者置相一人。西汉有行人、洗马、门大夫等五官,其家臣置家丞、庶子各一人,使理家事。东汉不满千户不置家丞,又悉省行人、洗马、门大夫。


1、列侯的封地为侯国。二十等爵的第二十级为彻侯,又名通侯,后避汉武帝讳更名列侯,金印紫绶,以赏有功。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见《后汉书·百官志五》。

2、帝王所封的诸侯国,如春秋时晋国等。

猜你喜欢

  • 海政局

    海关组成部分之一。即海事部,见该条。

  • 官名。周朝置。主管历法。《大戴礼记·千乘》:“日、历、巫、祝,执使(技)以守官,俟命而作,祈王年,祷民命而畜谷,蜚征,庶虞草。”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亦称经历,为燕、豫二王府及侯、丞相、检点、指挥的属官

  • 铸钱监丞

    官名。唐朝少府监铸钱监官,置一员,以所在州府判司判之。

  • 禁兵

    亦称禁军,原指皇帝的亲兵,北宋时用作正规军的称号。宋初挑选琵琶腿(大腿粗壮)、车轴身(肩宽腰细)、高度适中(五尺五寸至五尺六寸)、体力强壮的军人,充当禁军,集中京师,成为全国的正规军。各赐以美名为番号

  • 文渊阁领阁事

    官名。清朝文渊阁之长官。乾隆四十一年 (1776) 设。满、汉各一人,以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兼充。掌文渊阁书籍之典守事。官名。清置,为文渊阁长官。文渊阁在紫禁城内东南角,为宫内藏书之处。

  • 义观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网藐”,中书位之一。

  • 武库署令

    官名。即武库令。官名。北齐和隋皆置,为武库署长官,掌盔甲武器及吉凶仪仗。见《隋书·百官中、下》。

  • 包衣大

    满语官名。意为“包衣头”。汉译为“内管领”。

  • 国舅都监

    官名。见“国舅乙室已大翁帐详稳司”。

  • 僧会司

    官署名。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设于各县,掌钤束一县之僧人。长官为僧会。清沿明制未改。唐、明、清在县设立的掌管僧众佛事的机关。《清史稿·职官三》:“府僧纲司都纲、副都纲,州僧正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