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夏官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为兵部的主官,全称为殿前兵部夏官,设正、又正、副、又副四人。参见“朝内六部”。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为兵部的主官,全称为殿前兵部夏官,设正、又正、副、又副四人。参见“朝内六部”。
官名。货指金玉,贿指布帛。《周礼》秋官之属有掌货贿中士十六人,原文职掌阙载。贾公彦注:“在此者,盖掌邦国所致货贿,但官阙,不可强言也。”孙诒让《周礼正义》说:“《国语·晋语》云:‘王者成其德,而远人以
官名。金置,见“赤县令(2)”。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统领南皮室军。设详稳等职。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司隶下大夫掌戎隶中士佐官,正一命。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职如太守,掌治其郡。王莽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连率、大尹,职如太守;属令、属长,职如都尉;置州牧、部监,见礼如三公。公氏作牧,侯氏卒正,伯氏连率,子氏属令,男氏属长,
不可召致的贤臣。《孟子·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后汉书·杨秉传》:“夫明王之世,必有不召之臣,圣朝弘养,宜用优游之礼。”
官署名。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置,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名掌冶署。
官名。明朝于诸王府典仪所分置,一人,正九品,掌陈仪式。
州吏名。北齐司州置,地位在都官从事之下,所掌则同。参见“都官从事”。
明代任用官员方式之一。官员家居被召, 因需缺而预补者, 称为添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