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内小臣

内小臣

官名。周朝置。宦官,掌王后嫔妃御见之事。《仪礼· 燕礼》: “遂献左右正,与内小臣。”郑玄注: “内小臣,奄人,掌君阴事阴令,后、夫人之官也。”《周礼·天官》有“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后出入,则前驱。若有祭祀、宾客、丧纪,则摈诏后之礼事,相九嫔之礼事,正内人之礼事,徹(撤)后之俎。后有好事于四方,则使往。有好令于卿大夫,则亦如之。掌王之阴事阴令。”


官名,周朝设此官,掌王后使命,正王后服位等。《周礼·天官·内小臣》:“内小臣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后出入,则前驱,若有祭祀宾客丧纪,则摈,诏后之礼事,相九嫔之礼事,正内人之礼事,徹后之俎。后有好事,于四方,则使往;有好令于卿大夫,则亦如之。掌王之阴事阴令。”

猜你喜欢

  • 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由提刑按察司改立,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隶江南行台。参见“肃政廉访司”。

  • 西夏行省

    见“甘肃行省”。

  • 户曹掾属

    官名。见“公府户曹”。

  • 太仓署

    官署名。北齐置,隶司农寺,有令、丞。隋朝有令二员,又有米廪督二员、谷仓督四员、盐仓督二员。唐朝有令三员、丞五员,又有监事、典事等属。皆掌廪藏之事。北宋存其名而无职司。官署名。北齐、隋、唐皆置,均属司农

  • 使人

    官名。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沿置。①使节。同“行人”。《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行人’,言使人也。”② 内侍供驱使之臣。《卫鼎铭》: “用飨王出入使人。”《管子·五行》:“天子出令,命左右使人,内御。

  • 枢密院判官

    官名。简称院判,属枢密院。金朝末年曾置。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置一人,后增为二员,正五品。

  • 第三不领人酋长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三不领民酋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六品。

  • 都牧令

    官名。北魏置。掌牲畜的牧养事务,属都牧尚书。《魏书·高湖传》: “(高道)拜都牧令。迁镇南将军、相州刺史。”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罢。

  • 内翻书房收掌

    官名。见“内翻书房”。

  • 针工局

    官署名。明朝内府宦官衙门,为八局之一。掌造各种旗、伞、幡、扇、氅及衣服等。设掌印太监一员,管理、佥书、掌司、监工多员,皆以宦官为之。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掌造宫中衣服。每年分发给内使、小火者冬衣夏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