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内朝

内朝

①周朝时天子、诸侯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设于路门以外的内朝亦称治朝、正朝,是正式处理政务的场所,设于路门以内的亦称燕朝,是休息及与宗人商议私事的地方。一说设于路门之外的为中朝,路门之内的为内朝。见《周礼·夏官·司士》,《尚书·召诰》孔颖达疏引郑玄说。②指宫廷政治机构,即“中朝”。③指宫庭以内。《后汉书·和熹邓皇后传》载刘毅上书称颂邓太后:“正位内朝,流化四海。”④北魏以内官、内行官、中散官以及门下省诸官等皇帝的侍臣组成内朝,除宣传诏命,侍奉皇帝及监察诸曹官署和地方州镇外,亦享有与外朝公卿相同的参议军国大事的权利。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后罢。见《魏书·崔浩传》。


朝,天子与群臣议政之处。内朝也称中朝,与外朝相对而言。从汉朝始,历代帝王多以亲信官员或宦者在宫禁之内商议政务,代替以宰相为首的外朝议政,故称内朝。也有用它代称宫廷之内的。《后汉书·邓皇后纪》:“正位内朝,流化四海。”

猜你喜欢

  • 检校国子祭酒

    官名。宋有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 皇太后

    皇帝的母亲原为皇后者称皇太后,新君立,皇后改称皇太后或太后。《汉书·外戚传》:“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后汉书·孝和帝纪》:“闰月辛巳,皇太后窦氏崩。”“甲子,追尊皇妣梁贵人为皇太后。”皇

  • 五长

    官名。春秋战国置。守城军吏。《墨子·迎敌祠》: “五人有五长。”小吏名,战国时已有此吏。五长,也写作伍长。五人为一“五”,设五长一人。《墨子·迎敌祠》:“五步有五长,十步有什长,百步有百长。”又《墨子

  • 左右直长

    官名。北魏、南齐、北齐均置。北齐属门下省领左右局,协助领左右掌禁中诸事。员四人,从五品上。

  • 判吏部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以带职朝官或无职事朝官充任,主管吏部之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吏部复以尚书为长官,遂罢。官名。北宋前期置,见“吏部”。

  • 平军国事

    指参与评决军政大事。《三国志·濮阳兴传》: 孙休“征兴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

  • 王国防阁

    官名。北齐于王国置防阁四人,掌护卫之事。

  • 阿思罕尼哈番

    爵位名。清朝的爵位分九等,前六等又各分三级。第五等是男爵。阿思罕尼哈番指一二三级(等)男爵。参看“阿达哈哈番”条和《清通典·职官·世爵世职》。

  • 集书令史

    官名。北魏置,集书省文书的属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七品上。

  • 区长

    官名。(1)北洋政府时期山西省设置,由省委任,直属县知事,为有给职。主要掌理县署委办事件,督饬村长办理行政事务。(2)国民党政府设置,一为县以下的区署的主官,辅佐县长总理全区政务。参见“区署”。二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