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军镇

军镇

北魏时期的军事镇戍机构。镇的建置起于刘石、苻姚时, 其时有杏城、三堡等镇。北魏初建置渐多,太武帝时普遍设置,至孝文帝时逐渐废除,尤以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至迁都前后所废最多。军镇制度在全国推行的时代为自太武帝至孝文帝大和十年(公元486年),前后长达六十年。其时军镇,就其地区与统辖情形来区分,可以分为如下三类:一是边远不设州郡县地区之镇, 职在御边, 而以镇戍之官兼管民事。二是与州并置且有同一治所之镇。此类军镇多分布于东南边境与西南边境地区,形式上军民分治,不过镇将例加都督本州及附近诸州军事,有的并兼本州刺史,实际上则是兼管辖境内的行政事务,其权力远比刺史为大。三是参于州郡区域内兼管辖区内民户而无州郡与其同治所之镇。此类军镇,多分布在中部与南边地区,其主要职任是镇摄山胡,缉清群盗以及镇遏边防。有的兼督邻近诸州,有的则不兼,故此类军镇其地位高低及权力大小并不一致。总的来说,北魏前期的军镇,其地位一般均高于州刺史。孝文帝时废除军镇统民制度,大部分军镇均予废除,惟西北不统民的边镇仍得保存,不过其地位已降至州刺史之下。东南地区虽亦有镇,然仅掌镇戍之事,其地位仅相当于郡,往往镇将、郡守互相兼带而统属于州。至于北魏镇府组织,则以都大将为主官,开府置僚属如将军、公府之制,有长史、司马为上佐,诸曹参军分掌府事,都大将有都副将为其副职,下统军戍,亦各置军将。

猜你喜欢

  • 尚书驾部郎

    即“驾部郎”。

  • 掌徒

    官名。三国时有此官,掌徒役。曹植《应诏》诗:“命彼掌徒,肃我征旅。”

  • 王庭

    王庭,也写作王廷,即帝王视政的殿庭,也泛指朝廷。《周易·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疏:”王庭是百官所在之处,以君子决小人,故可以;显然发扬决断之事,于王者之庭,示公正而无私隐也。”《三国志·魏书·

  • 都官尚书

    尚书省都官曹长官。十六国大夏始置。《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于是拜(王)买德为都官尚书。”南北朝皆置。南朝宋三品,梁十三班,陈三品、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中,二十三年改三品

  • 金科

    官署名。明清户部诸司所属之办事机构。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宣德十年(1435)隶户部十三清吏司。 掌理市舶、鱼盐、茶钞税课及臧罚之折收。 清顺治元年(1644)隶户部十四清吏司。各设经承一人办

  • 安南大将军

    官名。西晋置,安南将军资深者得为此职,职掌同安南将军。二品,禄赐与“特进”同。历代皆不常置。南朝宋二品,梁、陈时皆较安南将军进一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上,北魏时还曾任仇池氐杨集始为

  • 都知兵马使

    官名。唐、五代方镇使府军将,掌军府兵权,肃宗至德(756—758)以后实为蕃镇储帅。又有衙内都知兵马使、衙前都知兵马使、中军都知兵马使等名目。西夏李德明在位时亦置。武官名。唐置,属节度使,掌领兵马。

  • 显阳苑丞

    官名。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初置。官名,桓帝初置,掌显阳苑。《后汉书·孝桓帝纪》:“秋七月,初造显阳苑,置丞。

  • 旅帅

    官名。① 《周礼》夏官之属。为一旅之长,下大夫爵。郑玄注: “旅一党”,“凡军帅不特置,选于六官六乡之吏,自乡以下德任者使兼管焉。”孙诒让正义引江永说:“党出五百人为旅,旅帅下大夫,即党正也。”参见“

  • 都内丞

    官名,属大司农,为令之副,佐令掌京师库藏。参看“都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