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利用监

利用监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改资用库置。二十年罢,二十六年复置,升从三品。二十九年,升正三品。掌皮货衣物出纳。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升利用院,秩从三品。武宗至大四年(1311),复为监,正三品。置卿八员,太监、少监各五员,监丞四员。辖资用库、怯怜口皮局人匠提举司、杂造双线局、熟皮局、软皮局、斜皮局、貂鼠局提举司、染局等机构。


官署名。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置,二十年(公元1283年)罢,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复置,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升为院,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复为监,秩正三品。掌出纳皮货衣物之事。主官有监卿八人,下设太监、少监、监丞、经历、知事、照磨、管勾、令史、译史、通事、知印、奏差、典吏;领资用库、怯怜口皮局人匠提举司、杂造双线局(造内府皮货、鹰帽等物)、熟皮局(掌每岁熟造野兽皮货等物)、软皮局(掌内府细色银鼠野兽诸色皮货)、斜皮局(掌每岁熟造内府各色野马皮胯)、貂鼠局提举司、染局等机构。

猜你喜欢

  • 尚方署令丞

    官名。属少府监。唐代少府监有中左右三尚方署,金沿其制,合为一署,令,从六品;丞,从七品;掌造金银器物、亭帐、车舆、床榻、帘席、鞍辔、伞扇及装钉之事。下有直长,正八品。

  • 官俸

    即官吏的俸禄。后世称薪水、今称工资。俸,也写作“奉”。汉朝的官俸是:大将军、三公俸,每月三百五十斛谷。中二千石俸,每月一百八十斛谷。二千石俸,每月一百二十斛谷。比二千石俸,每月一百斛谷。千石俸,每月八

  • 典春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有春人奄二人,掌春谷成米而供其所需。北周地官府司仓中大夫所属有春人中士,正二命;春人下士,正一命。所掌与《周礼》之春人同。

  • 大倭

    官名,汉魏时东夷倭国置,掌管理市场贸易。《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国国有市,交易有无,使大倭监之。”

  • 京兆虎牙都尉

    官名。东汉安帝永初四年 (110)置,居长安,与扶风都尉并称二营,将兵卫护园陵,抵御羌族进犯。官名,东汉驻防长安的军事长官,掌护三辅陵庙,防御外族侵犯。《后汉书·百官志》:“安帝以羌犯法,三辅有陵园之

  • 卜大夫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太卜下大夫二人,为卜官之长,总掌卜筮之事。春秋时郑国设置卜大夫。《左传·昭公十八年》记郑国发生火灾“使公孙登徙大龟。”注:“登,开卜大夫。”“开”,一指刻龟,一指取阅卜占之书。

  • 散号将军

    官职种类。北魏置,隋、唐因之。指不带兵、没有实际职掌、仅代表品阶待遇的名号将军。北魏末战事频繁,授官较滥,北魏孝武帝永熙二年(533),规定担任官职低于自己应授品阶者,可加散号将军,享受该官的品阶待遇

  • 判内侍省事

    官名。为宋初内侍省的长官。见“内侍省”。

  • 南王

    爵位名。太平天国前期诸王之一。南王冯云山称七千岁,官阶为二等,以军师身份辅佐天王,处理军政诸务。系衔为云师、前导副军师南王,对外行文则冠以“真天命太平天国”七字,因其早死,定都天京后没有作为办事机关的

  • 司牧

    官吏泛称。《左传·襄公十四年》:“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以牧羊喻治民,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