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閤
也写作“南阁”,汉朝丞相官署的别称,与“黄閤”义同。《后汉书·百官一·太尉》:“掾史属二十四人……黄閤主簿录省众事。”东汉许冲《上说文解字书》:“臣父,故太尉南閤祭酒慎。”段注:“太尉南閤祭酒,谓太尉府掾曹,出入南閤之首领也。”
也写作“南阁”,汉朝丞相官署的别称,与“黄閤”义同。《后汉书·百官一·太尉》:“掾史属二十四人……黄閤主簿录省众事。”东汉许冲《上说文解字书》:“臣父,故太尉南閤祭酒慎。”段注:“太尉南閤祭酒,谓太尉府掾曹,出入南閤之首领也。”
官名。东汉末置,掌有关军旅事务。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赵韪为益州帐下司马,被称为州大吏,以拥立刘璋为益州牧,迁征东中郎将。西晋太尉贾充统军伐吴时,置二十人。官名,汉献帝兴平元年置,赵韪曾任益州帐下
官署名。清末宣统元年(1909)设于军谘处,三年改隶军谘府。掌水陆交通运输、电信、邮政等事宜。置厅长一人,辖第一、第二、第三等三科。
军事幕职名。宋置,见“参谋官”。
做官的经历。唐白居易《短歌行》:“三十登宦途,五十披朝服。”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以后改奉信郎置,隶谒者台。量事大小,受命出使。
武官名。南朝宋置,掌领虎贲士宿卫。《资治通鉴·宋纪十》记大明二年(公元458年)有“虎贲主孟蚪”。胡三省注:“虎贲士,主虎贲氏。”
满语官名。汉译为“少卿”。
官名。辽朝观察使州副长官。官名。唐置,为观察使的副职。参见“观察使”。
官名。唐龙朔三年,置太子谕德,分左右,左属左春坊,右属右春坊,正四品下,掌侍从赞谕等,职比常侍。见《新唐书·百官四上·东宫官·左春坊、右春坊》、《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庶子·谕德》。
官名,汉置,掌代行京兆尹之职事。京兆尹,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掌治京师,属官有长安市、厨两长丞、都水、铁官两长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内史》。《汉书·赵广汉传》:“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