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理

司理

①刑狱官泛称。《晋书·刑法志》:“夫刑者司理之官。”② 官名略称。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改诸州司寇参军为司理参军,简称司理,掌本州狱讼勘鞫之事。元祐 (1086—1094) 官品令:上州从八品,中、下州从九品。③ 明朝推官别称。又作“司李”。


官名,为“司理参军”的简称,也写作“司李”。宋置,掌狱讼。明代俗称推官为司理。参看宋代王栐《燕翼贻谋录·置司理参军》、《文献通考·职官十七·录事参军》。

猜你喜欢

  • 侍立修注官

    官名。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 (1188),罗点自户部员外郎除起居舍人,请避其曾祖讳,乃改为太常少卿兼侍立修注官,行起居舍人之职。其后,起居郎、起居舍人有缺而用资浅者,则除权侍立修注官。

  • 南护卫太师

    官名。辽置,见“南护卫府”。

  • 度支科

    官署名。①明清户部司所属之办事机构。掌理会计夏税、秋粮、存留、起运及赏赍、禄秩之经费。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宣德十年(1435)隶户部十三清吏司。清顺治元年(1644)隶户部十四清吏司,称支科

  • 免官

    亦单称免,为官员降罚方式之一。秦在战国时即已施行于严重失职的官吏。《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中说:“县毋敢包卒为弟子, 尉赀二甲,免;令二甲。”官员被免职后称为废官。历代均有免官之制,北洋政府于民国

  • 向导处总统

    官名。清置,为向导处的主官,见“向导处”。

  • 内服

    官类名。自夏王朝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即分为王直接统治区域与隶属王朝的分封区域两个部分。在王朝直接统治区内为王室服务的官,即王廷中的百官,商与西周时代称之为内服,分封区域的诸侯以及有臣服或同盟关系的异族“

  • 二率丞

    即太子左、右卫率丞。

  • 哈思呼额尔吉阿思罕尼拜察喇昂邦

    满语官名。汉译为“左副都御史”。

  • 学士承旨

    官名。即翰林学士承旨。官名。宋代翰林学士院,置翰林学士承旨,为该院长官,掌制诏令撰述。见《宋史·翰林学士院》。明初置学士承旨,正三品,为翰林院官。见《明史·职官二·翰林院·吴元年》。

  • 渐丁军

    元制,凡征集未成年人所组成的蒙古军或探马赤军,称为渐丁军。参见“牌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