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子右卫率

太子右卫率

官名。西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分太子卫率置,宿卫东宫,亦任征伐,地位颇重。东晋、南朝皆置,宋二员,五品; 齐一员; 梁一员,十一班,领崇荣、永吉、崇和、细射等四营,属官有丞、殿中将军、员外将军、正员司马、员外司马督; 陈一员,四品、二千石。十六国后秦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以后定为从三品。北齐为太子右卫率坊长官,从三品,领骑官备身正副都督、骑官备身五职、骑官备身及内直备身、备身诸属员等。隋朝置一员,正四品,领掌宫中禁卫,置长史、司马及录事、功、仓、兵、骑兵等曹参军事,法曹、铠曹行参军,行参军,又有直阁、直寝、直斋、直后;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右侍率,改亲卫为功曹,勋卫为义曹,翊卫为良曹,罢直斋、直阁。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复为太子右卫率府长官,置一员,正四品上,掌东宫兵、仗仪卫之政令,总诸曹及三府、外府事。高宗龙朔二年(662)改曰右典戎卫率,咸亨元年(670)复名右卫率。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官存而无职司,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从七品。南宋不置。辽、金皆为太子右卫率府长官,金朝为从五品,掌周卫导从仪仗,隶东宫宫师府。


东宫武官名。见“太子左卫率”。

猜你喜欢

  • 校书

    官名。①唐朝中书省集贤院置,四人,正九品下,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宋属崇文院,神宗熙宁二年(1069)置,掌校勘书籍,备顾问。任期三年,或除馆职或升擢资任。元丰(1078—1085)改制废,②隋朝太子

  • 书手

    吏员名。宋初置于州、县,见“私名”。

  • 和戎从事

    州分职吏名。晋代凉州已置此职,见《金石录》二○《彭祈碑阴》。因凉州与羌戎相接,故置此取以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 度外

    度支员外郎简称。

  • 文书诰册。始见于周,为周王册封赏赐臣子宣读之文诰。《免簋铭》: “王受作册尹书,俾册命免。”《礼记·祭统》: “再拜稽首,受书以归。”亦作为官署文书之通称。《周礼·秋官 ·小司寇》: “读书则用法”。

  • 监军道

    官名。明朝于各省设,不常置。为各省布政使佐官左右参政、参议的分道之职,以监督武职,整理文书,商榷机密,参谋军务。专职道员名。明代常因事以按察司副使或佥事监军,称为监军道,事已则罢。

  • 争臣

    天子左右直言谏诤的大臣。《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 右廪

    官署名。战国齐置。齐国设置右廪、左廪,分管粮谷收藏与供应。《衡斋金石识小录》齐陶量印文;“陈榑三立事岁,右廪釜。”

  • 异姓王

    与皇室异姓的诸侯王。汉初因功封异姓王者共八人,即赵王张耳、衡山王吴芮、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秦、燕王卢绾、韩王韩信、楚王韩信。后相继被翦灭。

  • 磨勘使

    官名。西夏置,见“磨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