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监

太监

①官名。辽朝置,或称大监,为少府、秘书、太府诸监长官。元朝沿置,在艺文监等府署仍为长官,在太府、秘书、中尚、章佩诸监则降为次官,位在太卿或监卿之下。② 明朝置为宦官衙门长官。洪武二十八年(1395)于内官十一监分设,位在少监、监丞之上。后分设于二十四衙门,各一员或多员,秩正四品。永乐(1402—1424)后权力渐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刺民隐事等大权。其中司礼监秉笔太监掌批红之权,地位尤重。清朝内务府设,自四品至八品不等,有总管太监、首领太监诸衔。权力远不及明朝,已无干政之机。③明清宦官之通称。


官名。辽代太府、秘书、都水等监的长官皆称太监;元代太府、中尚、章佩等监都有太监,从三品。明朝设十二监、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门,各衙门都设掌印太监,是在宫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员;因该职由宦官担任,于是从此以后,太监便成为宦官的专称。明朝从中期开始,太监有出使、监军、镇守以及侦察官员百姓的大权,造成许多弊病。清代从中得到借鉴,便削减了太监的人数和权利;设总管太监,属内务府,官爵不得超过四品。见《辽史·百官志三》、《元史·百官六》、《明史·职官三·宦官》、《清史稿·职宫五·宦官》、《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猜你喜欢

  • 莅官

    上任就职。《礼记·曲礼上》: “莅官行法。”孔颖达疏: “涖(莅) ,临也。官,谓卿大夫士各有职掌。”

  • 保宫狱

    诏狱名。西汉置, 即“居室狱”,见该条。

  • 随路诸色民匠都总管府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掌仁宗潜邸诸色人匠。原属崇祥院、将作院,英宗至治三年 (1323) 划隶工部。置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员。下设织染人匠提举司、杂造人匠提举司、大都诸色人匠提举司、大

  • 掌节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有掌节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主管各种符节。北周地官府司门下大夫所属有掌节中士,正二命;掌节下士,正一命。所掌与《周礼》的掌节相同。

  • 后苑造作所

    官署名。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并造作所、后苑作置,掌造内廷及皇属婚娶所需物品,设监官三人,以内侍充任 。下设专典十二人,有兵校、匠役数百人,分七十余作。官署名。宋置,属入内内侍省。共分生色、缕金

  • 醯人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醯制食物。

  • 左右奉御率府

    东宫警卫机构。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左右内率府为左右奉御率府,其主官改称奉御率。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

  • 怀威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九班,拟扫狄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 定制时罢。

  • 左右大监

    官名,黄帝置,分掌左右方诸侯。《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置左右大监 ,监于万国。”

  • 翰林医官使

    ① 使职名。亦称医官使。唐末置,为以医药待诏者。②官名。五代改太医署令置,职如故。宋初属东班诸司使,主管翰林医官院,并用为医官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