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头下州军

头下州军

即“头下军州”。


辽代契丹贵族所属的私人州县。亦称头下军州,“头下”又作“投下”。辽代对外作战,诸王、外戚大臣和诸部可以私军从征,所获俘虏,即归诸王、外戚大臣和诸部所有,加以私奴,建立头下州军。由朝廷赐给“军额”,即赐给州名和军号,并依朝廷派遣到头下州军的官吏以及州军本身大小的不同,而有节度州与刺史州之分,前者由朝廷派置节度使,后者由朝廷派置或承认州军所有主自己任命的刺史。头下州军是贵族的私城,是独立自治或半独立半自治的城堡,不隶属于朝廷的行政和租赋管理机构,即不属于行政的某某道,兵事的某某司和皇帝的某某宫,这是头下州军区别于国家的州县和皇帝的斡鲁朵的地方。其特征有三:第一,在军事上,头下州军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其中的精锐部分被称为“部族的根本”。朝廷对于部族军队只能量借,无权征调;第二,在行政上,头下州军有自己的臣属和官吏,除节度使由朝廷直接任命外,刺史以下均以本主部曲充任;第三,在经济上,头下州军的所有主可以收取赋税。《辽史·地理志》说:“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贾之家,征税各归头下;唯酒税课纳上京盐铁司。”头下州军的所有主除诸王、外戚大臣外,还有公主、驸马,公主、驸马的头下州军,其州户有些不是战俘,而是出于帝后的赏赐,主要是公主陪嫁的户口,称为“媵臣户”。头下州军是否可以筑城是有严格规定的,据“辽史·地理志》记载,“横帐诸王、国舅公主,许创立州城,其余不得建城郭。”投下州军主要都集中分布在辽的原始根据地,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林西东北)的东南一带,即今辽宁省的中部地区。在辽建国初期,头下州军对辽国的统治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独立自治或半独自立治的封建城堡,对朝廷有很大的离心作用,在辽代二百余年的统治中,以宗室、公主、驸马为首的头下州军所有主,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叛乱、谋反事例屡见不鲜。当辽代末年,外敌金兵入侵之际,这种叛乱所引起的瓦解作用更为明鲜,“金兵一集,内难先作”(《辽史·天祚帝纪》中语),辽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灭亡的。至元代,投下州军不设节度使,成为诸王或勋臣的食邑。凡诸王、驸马、勋臣所属的人户,称为投下。漠南北的投下户由领主自己管理,平时向领主纳赋服役,战时由领主率领出征;中原投下户集中在固定的州县,每五户向领主纳丝一斤,故又有汤沐邑、五户分丝地之称;江南投下户则向领主纳钞。

猜你喜欢

  • 太子员外殿中将军

    东宫侍从武官。南齐设。梁沿置,流外七班。职同“殿中将军”。

  • 特种考试

    国民党政府任命人员考试中的一类。包括不属于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的各种考试,其情形较为复杂。按考试程度说,有的高于高等考试,例如县长考试,因为其资格比高等考试更高,不能列入高等考试的范围;有的程度虽与高等

  • 司阍郎

    阶官名。金朝置,为内侍阶官,属二十五阶之第二十二阶,秩正九品上。元朝沿置,属十四阶第十二阶,从七品。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内侍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九品上,称司阍郎。掌把守宫殿门。

  • 守阙都教练使

    见“使院牙职”。

  • 典礼

    官名。周朝设此官,掌管礼制。《礼记·王制》:“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

  • 慎刑司

    官署名。清朝内务府所属七司之一。初名“尚方司”,后称“尚方院”,康熙十六年(1677)改慎刑司。掌审拟本府刑名事宜。凡审办案件,笞杖者自行处理,徒罪以上咨送刑部。奉旨交审重案会同三法司定拟题结。设郎中

  • 国营基本工业工厂设计委员会

    实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四月一日公布的《国营基本工业工厂设计委员会章程》规定,其宗旨为拟定国营基本工业各工厂的具体详细计划及预算。本会委员除工业司司长及技监为当

  • 引赞官

    官名。宋朝御史台置,补正名后,遇大礼可出为录事参军。

  • 勋一府左郎将

    官名。唐朝左右卫所领内府勋卫一府次官之一,置一员,正五品上,与右郎将同为本府中郎将副贰。

  • 领左右府

    官署名。北齐置,属领军府。以领左右将军为长官,统千牛备身、左右备身正副都督、左右备身五职、左右备身、刀剑备身正副都督、刀剑备身五职、刀剑备身、备身正副都督、备身五职等侍卫武官,侍卫皇帝左右,供御兵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