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司

官署名,亦为政区名。明置,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于辽东北部置三万卫,管辖兀者、乞列迷、女真地区,以千户侯史家奴为指挥佥事。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建州女真首领阿哈出来朝,又置建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以阿哈出为指挥使,下设经历一人;次年奴儿干地方首领巴刺答哈来朝,置奴儿干卫,以巴喇答哈为指挥同知;此后年年增设,至七年(公元1409年)止,已设立一百二十八卫,加上明初设置的兀良哈三卫,共有一百三十一卫。遂于此年闰四月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以东宁卫指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千户王肇州为都指挥佥事,统属其众。同年六月又于都司之下置经历司经历,以刘兴为之。都司建立后,所辖卫所又续有所增,到万历时,包括兀良哈三卫在内,共有卫三百八十四,所二十四,地面七,站七,寨一。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的特林,其辖地西起贝加尔湖(斡难卫),东至小海(鄂霍次克海),东邻辽东都司,北濒白令海及勘察加海。其最北野人部一支常自濒白令海的楚科奇米岛及勘察加半岛到特林进贡、受封。明制除内地十三布政使司之外,不设州县。奴儿干都司是明代在东北设置的行政、司法、军事三者合一的最高地方统治机构,在行政方面,管理居民,征收赋税;在司法方面,执行明朝廷的法令;在军事方面,听从调发、戍守和从征。

猜你喜欢

  • 炭库丞

    官名。南朝梁、陈置。参见“炭库令”。

  • 太子率更寺丞

    官名。即太子率更丞。官名,即太子率更丞,详见该条。

  • 长安厨令丞

    官名。汉置,属京兆尹,见《汉书·郊祀志下》,掌管大祭祀时太牢等祭祀食品的供应。

  • 屯骑丞

    官名,汉置,俸六百石;属屯骑校尉,佐校尉,掌文书。《汉书·百官公卿表》:“屯骑校尉掌骑士……凡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马。”

  • 司服

    官名。掌服饰的官员。《吕氏春秋·仲秋》:“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绣有常,制有大小,度有短长,衣服有量,必循其政,冠带有常。”高诱注: “司服,主衣服之官。将饬正衣服,故命之也。”《周礼》春官有司服,“掌

  • 侯国家丞

    官名,掌侍侯,使理家事。原先有家丞、庶子、行人、洗马、门大夫五官,中兴以后省行人、洗马、门大夫。食邑千户以上的置家丞、庶子各一人,不满千户的只置庶子,不置家丞。见《后汉书·百官志》。

  • 利用监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改资用库置。二十年罢,二十六年复置,升从三品。二十九年,升正三品。掌皮货衣物出纳。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升利用院,秩从三品。武宗至大四年(1311),复为监,正

  • 中堂

    宰相之别称。北宋时因宰相于中书省内之政事堂办事而有此称。元朝沿称。明朝大学士握宰相之权,于内阁办公,居中,中书居东西两房,故称中堂。清朝用以称呼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宰相的别称。唐代宰相在中书省政事堂办

  • 督宪

    清朝总督尊称。

  • 内城预审厅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九月巡警部成立后,改原内外城工巡局发审处为内外城预审厅,归部直辖。分别掌理京城内外城的诉讼事宜,相当于京城地方的初级司法机构。除一般违警罪可由分厅讯结外,其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