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寺监

寺监

隋、唐、五代至宋、辽、金时期,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司天监等官署合称。

猜你喜欢

  • 刑曹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明永乐元年(1403)置。见“刑曹清吏司”。

  • 少常

    太常少卿省称。

  • 畏兀儿提刑按察司

    官署名。金朝置。掌地方监察。设于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置司哈剌火州(今新疆吐鲁番)。十九年,改升为河西行御史台。

  • 仪仗副都部署

    见“仪仗都部署”。

  • 玉堂

    唐宋以来翰林院之通称。宋苏易简为翰林学士,太宗以红罗飞白书“玉堂之署”四字以赐,故有是名。官署名,汉置,详“玉堂署”条。

  • 副总管

    官名。北周各地设总管府管理军政,其江陵总管府因有保护及监视梁国之责,特置此职辅佐总管。宋、辽、金、元、清皆置为总管副贰。参见“总管”。总管的副职。北周以总管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一般不设副职,惟置于江陵

  • 司膳大夫

    官名。即膳部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膳部郎中。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膳部郎中为司膳大夫。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礼部尚书》,参看“膳部郎中”。

  • 令公

    ① 尚书令的尊称。《宋书·孔琳之传》: 尚书令省事倪宗云: “中丞何得行凶,敢录令公人。” ②中书令的尊称。《魏书·高允传》: 允为中书令,“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隋唐以来,遂为习称。

  • 盛京刑部侍郎

    官名。清朝盛京刑部长官。额设一人,满缺,秩正二品。总掌部务。

  • 职方郎中

    官名。隋文帝曾置职方侍郎,炀帝改职方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始置为郎中,员一人,从五品上,为尚书省兵部职方司长官。掌天下地图、城隍、镇戍、烽堠等事。高宗龙朔二年(662)曾改司域大夫,咸亨元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