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内史上士、中士、下士
官名。见“内史上大夫、中大夫”。
官名。见“内史上大夫、中大夫”。
官署名。元中统三年始置提领八作司,正九品;掌出纳内府漆器、红瓮、捎隻等。至元二十五年,改升提举八作司,正六品。至元二十九年,以出纳委积,分为左右两司。详见“提举右八作司”和“提举左八作司”两条。见《元
官署名。北宋置,掌京城大寺建筑修缮之事。设提点一人,以内侍充任; 监官一人,以三班使臣充任。初隶开封府,神宗熙宁八年 (1075),改隶三司。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隶入内内侍省。哲宗时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著帐郎君院官员,属左祗候郎君班详稳司。掌御前祗应等事。
官名。元置,秩正三品,员额二人,为太医院的副长官。
官名。即“典属清吏司郎中”。
官名。春秋时晋国置。中军主师之副。《左传·宣公十二年》: “(晋军) 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子欲还”,“以中军佐济”。
官名。北魏置。掌兵器的贮藏,保管,属库部尚书。《魏书·和其奴传》: “(和天受)初为内行令,(孝文帝)太和六年(482),迁弩库曹下大夫。”孝文帝太和改制罢。
使职名。①唐朝派遣吊祭周边少数族政权首领及封疆大吏亡故之使臣,玄宗时始置。②宋、金间祭奠对方亡故皇帝或皇太后之使臣。官名。见“祭奠国信使”。
官名。西晋置,为领兵武职,属东羌校尉。见《晋书·李特载记》。
即“常阳帖城阿不笼等处万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