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巡阅使

巡阅使

官名。民国北洋军伐时期置,为数省或数区的军政长官,掌理所辖省区的军政事务。


最高级地方军政长官。北洋政府为安排大实力派的需要,设置巡阅使一职,使其控制两省以上地方,在形式上隶于陆军部管辖。巡阅使因其所辖的区域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省区性的,辖有两省或三省。辖两省的有粤、闽、两广、闽浙等巡阅使;辖三省的有东三省、直鲁豫、苏皖赣、热察绥等巡阅使。一类是地区性的,不辖具体省区,如长江、南洋、海疆等巡阅使。有的巡阅使还配置有副使,如有长江巡阅副使、南洋巡阅副使、苏皖赣三省巡阅副使、直鲁豫三省巡阅副使,但并不普遍设立。巡阅使的职权,在理论上说主要是节制、调遣辖区内的军队,事实上则兼管军队诸务,具有省以上的大行政区军政长官的性质。巡阅使的官署称为巡阅使署,各巡阅使署组织并不相同,各以组织令定之。依照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十月十七日公布的《直鲁豫巡阅使署组织令》的规定, 设参谋长作为巡阅使的幕僚长,由大总统简任。其下分设下列各处:秘书处,设秘书若干人;参谋处,设一、二、三等参谋;副官处,设一、二、三等副官;政务处分设内政、外交两科;军务处,分设军械、考绩两科;军需处,分设会计、粮服两科;军医处,分设医务、卫生两科;军法处设军法官。各处设处长一人,处下的科设科长、科员。巡阅使署得酌设顾问和参议以备咨询,并得设宪兵司令一人,宪兵三百人。巡阅使还可在编制以外设置人员和机构。直鲁豫巡阅使署甚至设有“驻京侦缉处”,实属特例。与巡阅使相类似,兼辖两省以上的还有经略、筹边等使、边防督办和军阀自封的东三省保安司令等。

猜你喜欢

  • 司关大夫

    官名。即司门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司门郎中。

  • 昭孝营缮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五品,隶崇祥总管府,掌大承华普庆寺营造修缮。初为寿安山规运提点所,文宗天历三年 (1330)改为昭孝营缮司。置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各一员。

  • 右中郎将

    官名。西汉置,隶光禄勋。居宫禁中,与五官、左中郎将分领中郎,更直宿卫,协助光禄勋考核管理郎官谒者从官。秩比二千石。一说专掌常侍侍郎。多由外戚及亲近之臣充任。东汉领右署中郎、侍郎、郎中,职掌训练、管理、

  • 可薄真

    官名。北魏置,为掌管城门的守卫。《南齐书·魏虏传》: “守门人为可薄真。”此系南朝人对北魏鲜卑语官名的音译。

  • ①负责储藏粮食的机构。战国齐等国置。有“左廪”“右廪”之分。《左关釜铭》:“左关釜一节于廪釜。”②廪人省称。

  • 官寮

    亦作“官僚”。① 即官吏。《国语·鲁语下》:“今吾子之教官寮。”《北史·卢楚传》: “官寮多不奉法,楚每有纠举,无所回避。”② 官员之公务。《国语·楚语上》: “官寮之服,于是乎临之。”

  • 爵秩

    爵位俸禄。《史记· 商君列传》: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爵位和禄秩。《史记·商君列传》:“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

  • 威远将军

    官名。将军名号。三国吴置。权任很重,孙邵以丞相兼任此。三国魏、两晋时地位稍低,五品。十六国西凉沿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五品中,二十三年改为从五品。北周沿置,命品不详。曲氏高昌国亦置,

  • 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

    官名。清末禁卫军训练大臣正式衔名。详见“禁卫军训练大臣”。

  • 门大夫

    ①官名。春秋晋国置,掌宫门警卫、通谒等事。见《说苑·正谏》。西汉置为列侯家臣,亦掌门卫、通谒。东汉省。②“太子门大夫”省称。官名,俸六百石。西汉时太子和列侯均有门大夫。太子门大夫掌管东宫之门,列侯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