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都督
武官名。明置,见“五军都督府”。
武官名。明置,见“五军都督府”。
官署名。隋始置,属吏部,唐改称“司封司”,见该条。
官名。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特设, 为衍圣公官属。三品二人,四品四人,五品六人,七品八人,八、九品各十人, 以孔氏子孙选充,掌祭届执事。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废尚书省诸司员外郎增置曹郎后,改主客郎置,为礼部司蕃司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 改置主客郎中。官名。见“主客郎”。
宋朝官员考选方式之一。凡选人(包括荫补得官、同进士出身与特奏名者)及宗室子弟须赴吏部流内铨或吏部长官厅考试,合格者始注文职差遣,称铨试。
爵名。清初九等世爵之第五等。乾隆元年 (1736) 定汉文名为“男”。分为四等,叙正二品,不加美名。参见“男”。
官名。明洪武九年 (1376) 于殿庭仪礼司置。一人,从八品,掌赞导礼仪等事。十三年革。官名。承奉是承奉郎的简称。隋文帝在吏部另设通议、朝议、朝请、朝散、给事、承奉、儒林、文林八郎。隋朝的吏部,为六部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一人,理事一人或数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三十七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二十五人。掌审查请愿事项。
官名。隋置,掌外国使者所贡献的财物。
官名。即秘书省长官秘书监,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秘书监。参见“秘书监”。官名。见“麟台”。
使职名。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以监察御史兼巡传驿,二十五年又以监察御史检校两京馆驿,肃宗乾元元年(758)以第五琦充诸道馆驿使,代宗大历五年(770)杜济除京兆尹充本府馆驿使,自后京兆尹常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