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开府

开府

①指开设府署、辟置僚属。始于汉朝,通常只许三公开府。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又许车骑将军开府。魏晋南朝时期,常以此作为对高级官员的宠待。②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第一品下,二十三年改为从一品。北齐沿置,地位渐低,除授冗滥,宫中所养斗鸡亦加此号。北周置为府兵组织统兵官,府兵二十四军各设一员,统兵二千人左右。隋朝左右卫、武卫、武候、领军府及东宫领府兵率府所统亲卫、左勋卫及左翊四府各置一人,掌领本府府兵; 东宫左右虞候府各置一人,掌斥候伺非,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左右虞候开府为左右虞候率。③魏、晋、南朝、北魏、北齐、北周、隋、唐、宋、金为“开府仪同三司”省称。④清朝为督、抚尊称。


1、成立府署,自选僚属。汉朝只三公、大将军、将军可以开府,魏晋以后开府的增多,因此有“开府仪同三司”(开府置官,援照三公成例)的名号。晋朝州刺史多以将军开府,都督军事。唐宋元三朝定“开府仪同三司”为一品文散官封阶,明废。

2、清代称出任外省的督抚为“开府”。见《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宋史·职官八》、《元史·百官七》。

猜你喜欢

  • 军头司

    宋朝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省称。

  • 左庶长

    ① 爵名。战国秦置,秦汉两朝因之。为二十等爵第十级。庶长,意为众列之长。秦时多以军功得之。汉武帝时,卜式以数入财物,亦得赐爵左庶长。② 官名。战国秦置,相当于将军。爵名,为秦汉二十级爵的第十级,意思是

  • 谥法

    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朝廷给予谥号的规则,始于周朝,相传有周公谥法、春秋谥法等。秦朝废,汉朝复用,历代因袭。《史记·秦始皇本纪》 : “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

  • 制国用使

    官名。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置,为国用司长官,以宰相兼任,总管国家财政。五年罢。宁宗嘉泰四年(1204)再置,开禧三年(1207)废。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置,为制国用使司长官,以中书平章政

  • 判四方馆事

    官名。宋置,见“四方馆”。

  • 宿直都监

    官名。辽置,见“宿直司”。

  • 昭文馆学士、直学士

    官名。见“昭文馆”。

  • 黄门书者假使

    西汉黄门待诏之一,为黄门书者中的功高者。见《汉书·艺文志》。假使,指功高者。《通典·职官三》“中书省通事舍人”条说:梁“谒者十人,……功高者一人为假使,掌差次谒者。”

  • 团练守捉使

    使职名。唐肃宗至德、乾元(756—760)中改防御使置,主兵事而无旌节,有副使一人,判官二人,代宗永泰(765—766)以后有加置参谋者。

  • 哈密办事大臣、帮办大臣

    官名。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置哈密办事大臣及帮办大臣,掌哈密的屯政与粮储事务。实际上地方各项事务均由其管理。属官有印房章京、骁骑校、笔帖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