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循资

循资

选举制度,即选人依资序叙迁。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侍中裴光庭以选人猥众,有出身二十余年而不获禄者,乃作循资格,无论贤与不肖,一概据资考配拟。凡官罢,满若干选而后集,各有差等,官卑选多,官高选少,必合乎格者乃得铨授。天宝九载(750),令选人注拟不限循资。后或行或废。五代复作循资长定格,准格者循资考入官。宋朝因之。凡七阶选人,皆依不同出身、考数、任数乃举主人数,自下而上依格铨授。


宋制、选人共分七阶,铨选时依其不同出身、考、任数及举主人数,自下而上递升,称为循资。其法有常调、酬奖、恩例、奏荐与举人入官等的区别。如判、司、簿尉循资常调可升入令、录;得到酬奖,初任循资可升入知令、录,次任二考以上可升入令录,用乞恩例陈乞可以升入试衔知县;得到奏荐,根据不同出身,考任年限与举主员数,可以循入令录、初等职官或两使职官。

猜你喜欢

  • 陆军部承政厅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 (1906),由兵部、练兵处有关机构改并。掌本部文牍收发、经费出入、各官差缺、各员功过并全部庶务,凡不属各司事项皆归管理。辖秘书、典章、庶务、收支四科。设左、

  • 州统

    官名。北魏诸州沙门曹长官,主持州内佛教事务。北魏末,因战乱仓廪空虚,诏诸沙门有输粟四千石入京仓者,授本州统。

  • 玉尹

    见“玉人”。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为掌治玉之官。刘向《新序》卷五有荆人卞和“奉玉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尹相之”的记载。

  • 阑遗所

    见“阑遗监”。

  • 小右武伯

    “右小武伯下大夫”的省称。

  • 运盐使

    元明时都转运盐使的简称,参见“都转运盐使司”。

  • 太孙舍人

    官名。南朝齐置,属皇太孙宫,职如“太子舍人”。肖遥昌曾任此职,参见《南齐书·肖遥昌传》。

  • 吏部本房

    清代吏部的内部机构。《清史稿·职官志》中作汉本房,《光绪会典》中为本房,“掌缮清字、汉字之题本”。即兼掌满文与汉文的题本。设汉字堂主事满二人,汉军一人,缮本笔帖式十二人,堂书若干人。

  • 河南司员外郎

    官名。即“河南清吏司员外郎”。

  • 郊圻

    指封邑的疆界。《尚书·周书·毕命》:“申画郊圻,慎固封守。”孔颖达疏:“郊圻,谓邑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