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户部

户部

官署名。①唐朝以后管理全国户口、财赋之总机构,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北周始设民部。隋初设度支部,寻改民部。唐高宗登基 (649) ,因避太宗讳,改民部为户部,长官为户部尚书。其后历代相沿不变。唐至宋属尚书省,元属中书省,明、清为独立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唐朝置尚书一人主部事,侍郎二人为之贰。下统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各设郎中、员外郎为之长,分掌天下土田户籍、财税钱谷、库藏出纳、库储仓廪之政。本部居行政节制地位,中央及地方具体财计、仓廪库藏事务,分别交由司农、太府寺及地方府、州办理。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为司元,咸亨元年 (670) 复旧。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改为地官,中宗神龙元年 (705)复旧。中唐以后,权力削弱,财经大权为度支、盐铁、转运等使所夺。北宋前期,财政之令归于三司。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罢三司,以其事分隶户部左、右曹。仍置尚书、侍郎领其事。左曹掌户口、农田、赋役等事,右曹掌常平、免役、坊场等事。各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所属有度支、金部、仓部。南宋因之,然尚书不常设,侍郎二人通治左、右曹事。西夏、辽朝亦仿汉制置。金朝初与左、右司同署,熙宗天眷三年 (1140) 始分治。设尚书一员,下设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元世祖中统元年 (1260) ,以吏、户、礼为左三部,至元五年(1268),分立户部。成宗大德五年 (1301) 定,尚书三人,下设侍郎、郎中、员外郎等。辖万亿宝源库、万亿广源库、万亿绮源库等机构。明初沿元制隶中书省,洪武十三年 (1380) 废中书省,升部秩。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初辖四属部: 总部、度支部、金部、仓部。寻改十二部,又改十二清吏司。至宣德十年 (1435) ,定为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各掌其分省之事,兼领所分两京、直隶贡赋,及诸司、卫所禄俸,边镇粮饷,并各仓场、盐课钞关。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分管司事。所辖有宝钞提举司、钞纸局、印钞局、宝钞广惠库、广积库、赃罚库、甲、乙、丙、丁、戊字库、广盈库、外承运库、承运库、行用库、太仓银库、御马仓、军储仓及各仓场等。清沿明制,天聪五年 (1631) 始设。初以贝勒领部务,下设承政、参政、启心郎、额哲库等官。崇德三年 (1638) ,改以承政领部事,下设左、右参政、启心郎、理事官、副理事官、额哲库等。顺治元年 (1644) ,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理事官为郎中,副理事官为员外郎,额哲库为主事。五年,定满、汉尚书各一人。十五年,定满、汉左、右侍郎均各一人。下属十四清吏司,除沿明十三司外,增设江南一司。各掌其分省民赋,及八旗诸司廪禄,军士饷糈,并各仓、盐课、钞关、杂税等。各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别由宗室、满洲、蒙古、汉军、汉人充任。此外还设有井田科、俸饷处、现审处、饭银处、捐纳处、司务厅、督催所、监印处等机构,分办各项事务。所辖有钱法堂、宝泉局、内仓及银、缎、颜料三库、仓场衙门并各户关。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民政部,划户籍民政事入之,另将原财政事务改设度支部,户部遂废。②唐朝户部头司。详“户部司”。


官署名。本称民部,其名源出于汉代尚书中的民曹,西汉民曹主吏民上书之事,东汉主缮修功作等事,与户部职任并不相涉。魏晋时有度支尚书掌国家财政;分民部曹为左右民尚书,左民主户籍,右民掌公私田宅等事;北周设民部中大夫二人,掌帐籍户口。隋合民部于度支曹,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为民部,置民部尚书,统管度支、民部、金部、仓部四司。炀帝时定制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唐初沿置,掌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入。高宗时避太宗讳改称户部,光宅初改户部为地官,旋复旧。其初户部居礼部之后,自改为地官之后,按天地四时的顺序,地官遂居礼部之前,确定为六部的第二部,改民部司为户部司作为本司或头司,度支、金部、仓部则为子司。唐代的户部虽为国家财务行政的最高机构,但是由于税收、钱币、运输等随时代发展而事务益繁,固定机构的职掌往往不能适应。因此有必要在正规官制以外另设专管的机构。特别在军事时期,支应浩繁,户部原有职官难以承担,所以唐代中期以后,往往特派大臣以判户部和判度支的名义专管财政,并且另设盐铁转运使,以行政监督人员兼充业务监督。户部本身则逐渐变成空名。五代虽沿袭唐制于尚书省设户部,但以三司掌实际职务。后唐时任命张延明为三司使,从此三司合成为一个经常机构,北宋时三司使号为计相。北宋三司有户部,尚书省所属亦有户部,然尚书省户部所掌事务均归三司,户部尚书、侍郎均为寄禄官,户部只置判部事一人,主受天下土贡。元丰改制,废三司,始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三司大部分事务归并户部左曹与度支、金部、仓部三司,原司农寺所管财务则并归户部右曹。左曹掌户口、农田、赋役等事,右曹掌常平、免役、坊场等事。辽北面宫中当户部之任者为北南二大王院,南面官中尚书省所属有户部。金尚书省所属有户部,部内不分司,郎中以下皆以一员掌户籍、物力、婚姻、继嗣、田宅、财业、盐铁、酒麴、香茶、矾锡、丹粉、坑冶、榷场、市易等事;一员掌度支、国用、俸禄、恩赐、钱帛、宝货、贡赋、租税、府库、仓廪、积贮、权衡、度量、法式、给授职田、拘收官物并照磨计帐等事。部内置架阁库,掌户礼两部架阁。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户部设干办官十员,从七品,三年(公元1155年)置四员。四年(公元1156年)改设为勾当官,专提控支纳、管勾勘复、经历交钞及香、茶、盐引、照磨文帐等事。户部的直辖机构有榷货务、交钞库、印造钞引库、抄纸坊、交钞库物料场、随处交钞库抄纸坊、平准务。元户部掌全国户口、钱粮、田土的政令,部亦不分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令史之属。富大用《事文类聚》说:“元户部令史分掌名头,有金科、仓科、内度科、外度科、粮草科、审计科。”此外又有计官四人。户部的直辖机关有各库、宝钞提举司、宣课提举司、酒课提举司、都漕运使司、采金铁冶都提举司、都转运盐使司等。明代户部所掌有土地、户口、农垦、钞币、租税、漕运、救荒,以及官俸、兵饷等事项。一方面是财务行政的监督机构,一方面兼任国库的收支,并且直接管理造币、运输、仓储等业务,还兼管有关民政的职务。明代户部除尚书侍郎管理部务之外,宣德以后有总督仓场,以尚书或侍郎充任,都不管部事;万历时有督饷侍郎,天启时有督理钱法侍郎。因户部事繁,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以地域分司,计有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各掌其分省之事,兼领所分两京、直隶贡赋及诸司、卫所俸禄,边镇粮饷,并各钞场、盐课、钞关。所辖有宝钞提举司,钞纸局,印钞局,宝钞广惠库,广积库,赃罚库,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广盈库,外承运库,承运库,行用库,太仓银库,御马仓,军储仓,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清代户部之职与明制略同,部内按地域分为十四司,即在清代十三清吏司之外,添设江南清吏司,各掌核本省钱粮收支并兼管一项或几项全国性的事务。并设有井田科、八旗俸饷处、现审处、饭银处、捐纳房、内仓等机构,办理八旗俸饷、捐输等事。其部内的行政事务则由南、北档房、司务厅、督催所、当月处、监印处分别管理。部的直辖机构有钱法堂、宝泉局、三库、仓场衙门、税关。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官制改革中,户部改为“度支部”,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北洋大臣

    即“北洋通商大臣”。官名。即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清朝咸丰十年设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同治九年改设北洋通商大臣,掌管北洋洋务、海防和直隶、山东、奉天三省关政事务,由直隶总督兼任。”参看

  • 承信校尉

    散官名号。金始置为武散官,以授正七品上武官。元朝沿置,改武官正六品,敕授。明朝为武官正六品,升授。官名。金、元、明都设此官,武职。金朝承信校尉为武阶官正七品,元明为正六品。见《金史·百官一·武散官》。

  • 典壅上士、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壅氏下士二人,掌沟渎浍池之禁。北周仿此职置典壅上士,正三命;中士,正二命;下士,正一命。属冬官府司水中大夫。

  • 墨卷

    选举制度。明、清乡、会试时,考生本人以墨笔书写的试卷。考试官不得直接批阅,须待誊抄后方得批阅。科举考试中试卷名目之一。明清时应试者的原卷称为墨卷。《明史·选举志》说:“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录者用朱

  • 内园使

    官名。唐朝始置,为内诸司使之一。亦称内苑使。五代后梁改内园栽接使。宋复旧称,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 (998) 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改正七

  • 左部句龙大人

    指匈奴左部句龙王。掌领其部人众兵马。大人指王。《后汉书·孝顺帝纪》:“南匈奴左部句龙大人吾斯车纽等叛。”“句龙吾斯等东引乌桓,西收羌胡,寇上郡,立车纽为单于。冬十一月辛巳,遣使匈奴中郎将张耽击破之,车

  • 北女直兵马司

    官署名。辽朝置,又称“北路女直兵马司”。治辽州 (今辽宁沈阳西北),统领龙化、辽、祺、韩、双、银、铜、咸、郢、肃、安等州兵马。设官不详。

  • 王国人任官限制

    汉代官员任用限制之一。一、王国人不得任宿卫。《汉书·龚胜传》记“胜为郡吏,三举孝廉,以王国人,不得宿卫补吏。”二、王国人不得在中央任廷尉。《汉书·彭宣传》记宣“迁廷尉,以王国人,出为太原太守。”

  • 礼部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春官府礼部次官,佐礼部中大夫掌礼仪的制订与执行,下设礼部中士、礼部旅下士。正三命。武帝保定四年 (564) 五月丁亥,改礼部为司宗,遂改称“司宗上士”。

  • 奉忠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三班,拟佽飞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 定制后拟飙勇将军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