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掾史

掾史

官名。明朝诸军事衙门中的吏员。五军都督府、京军三大营及各镇守总兵官下均设,掌文移出入等事。


官名。在三公府和将军府,掌管一曹事务的长官长称“”,有时也称“掾史”,此之“掾史”与“”义同,皆为正职,其副称“”。《后汉书·百官一·太尉》:“掾史属二十四人。本注曰:《汉旧注》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故曰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在郡县,诸曹长官称“”,其副不称“”而称“”,故掾、史为正副二职。参看“”条。元朝枢密院以下诸官府置掾史,掌文书事务,与汉朝的掾史不同。见《元史·百官志》。

猜你喜欢

  • 司空长史

    官名,俸千石,掌司空府诸曹事,地位仅次于司空公。详“司空”条。

  • 文才秀美科

    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 属于文类科目。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诏举。参见“制科”。

  • 先离闼览官

    官名。辽朝北面官。圣宗统和四年(986)置先离闼览官六员,领于骨里、女直、迪烈于等诸部人之隶宫籍者。

  • 郡国守相

    汉朝官名,为郡太守和王国相之合称。太守掌治其郡,王国相掌统王国百官,后掌治民。《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令太傅、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参看“太守”“王国相”条。

  • 亭长

    官名。春秋吴国城市设亭,以亭长主之。战国时在两国接壤地区设亭,置亭长以御敌人。秦汉沿置为地方基层行政单位,亭长下属有求盗、亭父。农村每十里设一亭,由服兵役期满而合格的人担任亭长。城内与城厢的都亭、门亭

  • 连尹

    官名。春秋战国楚置。西楚霸王项羽亦置。一说为射官。《左传·襄公十五年》: “公子追舒为箴尹,屈荡为连尹,养由基为宫厩尹,以靖国人。”孔颖达疏引服虔: “连尹,射官。言射相连属也。”《善斋吉彖录》卷一四

  • 绥戎都尉

    官名。三国蜀置。职掌不详。参见《三国志·孝严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公文上尚书》。官名,三国蜀置,掌征伐、驻守或地方治安等。《三国志·蜀书·李严传》:“(亮曰)是臣不敏,言多增咎。”注:“亮公文上尚

  • 保和郎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医官阶官名,改西绫锦副使置。五年,改名保痊郎。宣和元年(1119),又改平和郎。从七品。医官阶官名。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改西绫锦副使为保和郎,作为医官阶官

  • 内教博士

    教官名。唐朝禁中教习乐舞者,初隶太常寺。玄宗时改隶内教坊,开元二十三年(735)敕留其长教者,给资钱,音声博士及第一曹、第二曹博士悉免杂徭。

  • 天文博士

    官名。隋朝太史曹属官,置二员,正八品,掌教习天文气象。唐武则天长安四年(704)省。伎术官名。隋秘书省太史曹所属,掌天文观察伎术,并以其伎术传授天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