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逐王
匈奴官名。位次谷蠡王。分左、右,由单于子弟充任。居单于庭东西两方,各有分地,随水草移徙。下各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等属官,管理辖地军政,常兼外族事务。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
汉时匈奴王号,位在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下,分左日逐王和右日逐王。《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渐将王,是为六角:皆单于子弟,次第当为单于者也。”
匈奴官名。位次谷蠡王。分左、右,由单于子弟充任。居单于庭东西两方,各有分地,随水草移徙。下各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等属官,管理辖地军政,常兼外族事务。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
汉时匈奴王号,位在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下,分左日逐王和右日逐王。《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渐将王,是为六角:皆单于子弟,次第当为单于者也。”
官制用语。指代理、兼摄官职,魏晋以来或用之。唐制职事官非正除者或加“权”字,称权知、权判。北宋前期,寄禄官依散官品高下分权、行、守、试四等; 凡除授差遣,其资序较浅者亦带“权”字,暂代某职则带“权发遣
官名。西晋置,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属官,掌文书。
官名。隋朝门下省尚药局置四员,正七品上; 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隶殿内省。唐朝殿中省尚药局沿置,四员,从六品上,掌宫内供奉诊候。伎术官名。隋唐时置,属尚药局,掌供奉诊侯。员额隋唐均为四人,唐制秩
官名。汉置太子厩长及丞,为太子属官,属太子詹事。东汉属太子少傅,秩四百石,主车马。
三国魏关押质任的机构。官亦作宫。《三国志·魏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保官空虚,初无(资)〔质〕任。”参见“质任”。
将军名号。即五威中城将军、五威前关将军、五威后关将军、五威左关将军、五威右关将军合称。新莽始建国元年 (后9) 置。将军名号,西汉末年王莽置。中城四关将军,又称五威中城四关将军,指五威中城将军和四关将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器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官署名。辽于诸路设置,掌畜牧之事,属北面群牧官。设某群太保、某群侍中、某群敞使等官。
所掌与“京东检察司”同,详此条。
官名。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东都玄元宫为太微宫,二年以崇玄馆大学士都检校之,后置太微宫使。代宗大历三年(768)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节度行营、兼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齐国公王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