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昭仪

昭仪

内官名。皇帝嫔妃。西汉元帝始置,位视宰相,仅次皇后,爵比诸侯王。东汉唯皇后行册封礼时权置。东汉末曹操置为内官第二等,三国魏沿置,位淑媛下,爵比县侯。十六国后赵置一人,位比上公;北燕、后燕亦置。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又置,明帝泰始三年(467)列为九嫔; 梁、陈复置为九嫔之一。唐朝置为九嫔之首,一人,正二品。宋朝为内命妇之一,位婉仪、婉容下,昭容、昭媛上,正二品。金朝亦为九嫔之首,正二品。明朝间置,永乐(1403—1424)中李氏曾为之,嘉靖(1522—1566)后定九嫔,遂罢此号。


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西汉元帝始置。《汉书·外戚传》:“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东汉省,三国魏置,位在王后、夫人之下。《三国志·魏书·后妃传》:“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倢伃,有容华,有美人。文帝增贵嫔、淑嫒、修容、顺成、良人。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除顺成官。太和中始復命夫人,登其位于淑妃之上。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同,爵比诸侯王;淑嫒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其后,历代多沿置。北魏有左右昭仪,见《魏书·皇后列传》;唐朝昭仪为九嫔之一,正二品,见《旧唐书·后妃传》;明朝也置昭仪,见《明会要·帝系·妃嫔》。

猜你喜欢

  • 尚寝

    官名。隋高祖开皇二年(582)始置,为宫廷女官,掌燕寝进御次序,视从九品。炀帝改从五品,为尚寝局长官,二人。下设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四司。唐朝改正五品。宋、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

  • 尚右员外郎

    官名。南宋置,参掌尚书右选之事。

  • 副防主

    官名。西魏、北周置。为防的副主将,协助防主管理辖区域内的军政事务。见《周书·郑伟传》。武官名。为防主的副职,惟西魏与北周于江陵置之。任此职者见《周书·郑伟传》:“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除江陵防主,

  • 首席秘书

    官名。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北洋政府国务院置,得代理秘书长。次年取销。

  • 南京礼部

    官署名。明永乐(1403—1424)迁都北京后于南京留置。设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其属司务厅,司务一人,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各郎中一人,仪制、司祭二司各置主事一人。所辖有铸印局、教坊司等。职掌同

  • 乡法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乡士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正三命。下设乡法中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乡士”。

  • 城将

    官名。守城之将。《墨子·号令》: “城周里以上,封城将三十里地为关内侯,辅将如今赐上卿。”官名,秦汉皆置,掌帅兵筑城。《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东武贞侯郭蒙,以户卫起薛,属周吕侯,破秦军杠里,陷杨

  • 籍田司

    官署名。北宋置隶,太常寺,设籍田令为长官,掌皇帝籍田之事,于皇帝所籍之田种植五谷蔬果,兼管藏冰之事。官署名。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置,属太常寺。主官为籍田令,掌皇帝的籍田耕耨出纳之事,种植五谷蔬

  • 改补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官缺补授方法之一。指官员补授不用原官缺分,另补别缺授官之例。凡入改班之选授补缺者,皆用此称。参见“改班”。

  • 勾当河渠事

    官名。宋置,掌修河决等事。见“提举河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