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水部

水部

①官署名。尚书台(省)诸郎曹之一。职掌水道工程舟楫桥梁之政令,具体事务分属都水使者(太舟卿)等官。设郎(郎中),资深者称侍郎。三国魏始置,或说隶左民尚书,或说隶度支尚书。西晋沿置,或说隶屯田(田曹、左民)尚书。东晋中叶省。南朝复置,隶都官尚书。北魏、北齐亦隶都官尚书,隋朝改称水部司,隶工部。初设侍郎为长官,文帝开皇六年(586)增置员外郎为次官,炀帝改侍郎为郎,置二员,罢员外郎,寻又减一郎,置承务郎一员,同员外郎之职。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为正副长官。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川,咸亨元年(670)复旧; 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名司水,肃宗至德二年(757)复旧。唐制职掌水利工程及河运、渔捕、碾硙之政令,中唐以后又别置临时官司,本司闲简无事。渤海国置为右六司支司之一,以郎中为长官。北宋初川渎沟洫河渠等水利工程先后领于三司河渠案、都水监,本司无所掌,置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郎中、员外郎皆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实掌沟洫津梁舟楫漕运之政令。南宋以都水监并入。辽、金、元不置。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复置,为工部四属部之一,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二十九年改名“都水清吏司”。②明、清对工部司官的别称。


官署名,三国曹魏始置,其长官称水部郎,掌水道工程舟楫桥梁等政令,具体事务由都水使者等官去做。其后,晋、南朝、北魏、北齐沿置。隋朝改称水部司,属工部,其长官称侍郎,后增设员外郎为副长官。唐设郎中、员外郎为正、副长官,高宗龙朔二年改称司川,咸亨元年复旧。玄宗天宝年间改称司水,肃宗至德年间复旧;掌水利工程、河运、捕渔等政令。宋初无职事,元丰改制后掌沟洫津梁舟楫漕运等政令。辽金元不置。明置,设郎中,属工部。

猜你喜欢

  • 由基司马督

    武官名。晋代左右卫所属各有三部司马,其一为由基司马,掌宿卫。其长称为由基司马督,下设由基司马史。由基为取古代善射者养由基之名名之。

  • 翼尉

    官名。又称“步军翼尉”。清朝八旗步军营之职官。初名“总尉”,乾隆十九年(1754)改名翼尉。额设二人,左、右翼各一人。正三品,掌分辖步军,以守卫、巡警京城。武官名。清代步军统领的佐官,秩正二品,左右翼

  • 大官

    ①古代职位显要的高级官员。汉朝多指官秩二千石以上者。②官署名。大通太,即太官。战国秦、秦朝至三国皆置,详见“太官”。1、“大”音dà(1)高级官员的泛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 校骑

    官名,汉置,为校级武将,掌领骑兵。《汉书·扬雄传》:“校骑万师。”注:“师古曰:校骑,骑而为部校者也。”

  • 户科

    官署名。明清六科之一。明洪武六年(1373)置,设给事中二人。初隶承敕监,后隶通政司。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给事中八人。永乐 (1403—1424) 中六科自为一署。南京亦设。掌

  • 麸面库

    见“外物料库”。官库名。宋置,见“外物料库”。

  • 乌里雅苏台参赞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九月三十日公布的《乌、科、唐各参赞公署编制章程》的规定,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各设参赞一人,副参赞一人(汉、蒙人员分任),均由大总统简任,隶属

  • 北馆令

    官名。南朝梁、陈置,有丞,属太常卿。梁流外三班。

  • 宁关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六班,拟武毅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班阶略高,拟忠勇将军等号。

  • 屯田打捕提举司

    官署名。元设淮安州、高邮、招泗、安东海州、扬州通泰屯田打捕提举司五所,安丰庐州等处、镇巢等处打捕提举司二所以及塔山、徐邳沂州等处山场屯田提举司两所,均属淮东淮西屯田打捕总管府,秩均为从五品。每司设提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