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道
官署名。清朝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顺治元年 (1644) 设。乾隆十四年 (1749) 设掌印监察御史满、汉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汉各三人; 属官有笔帖式、经承等。掌稽核江南刑名,稽察户部、宝泉局、三库、左右翼税务衙门及京仓之事,及磨勘三库奏销册、监放宝泉局兵饷等事。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分为江苏、安徽二道。遂裁。
官署名。清朝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顺治元年 (1644) 设。乾隆十四年 (1749) 设掌印监察御史满、汉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汉各三人; 属官有笔帖式、经承等。掌稽核江南刑名,稽察户部、宝泉局、三库、左右翼税务衙门及京仓之事,及磨勘三库奏销册、监放宝泉局兵饷等事。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分为江苏、安徽二道。遂裁。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宫帐灯烛等事,为御前祗应官署,属著帐郎君院。
见“文书库”。
见“崇文门监督”。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宰割牲畜。
官名。北周置。武帝平北齐后,于建德六年 (577) 二月在相州置宫及六府官,此为天官府主要官员,静帝大象元年 (579) 二月癸亥,移相州六府于洛阳,遂罢。官名。相州为北齐邺都所在之州,北周平北齐后,
因儿子功名而得受封赠的人。《儒林外史》二: “各家父兄听见这话,都各不平,偏要在荀老翁跟前恭喜,说他是个封翁太老爷,把个荀老爹气得有口难分。”
官名。北齐太子食官署次官。隋朝沿置,设二员。唐朝为从九品下。
官名。见《汉书·外戚赵皇后传》,所掌不详。
官名。掌收贮图书•勾稽簿籍等事。
节度推官、判官与观察推官、判官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