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经使阙

经使阙

官制用语。宋朝吏部四选差遣阙榜公布后六日,所剩无人申请登记的窠阙,为经使阙。登记此阙者,有恩例、资考、举主等限制。


宋吏部窠阙名。宋制谓吏部四选差遣榜公布后六日(即非次阙公布之次日)所剩无人申请登记的窠阙为经使阙。登记此种窠阙有恩例、资考、举主等的限制。

猜你喜欢

  • 河务局

    官署名。为北洋政府设置的主办水利的机构,隶属于内务部。按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十一月十五日内务部呈准公布的《划一河务局暂行办法》规定,设置直隶、山东、河南、湖北、天津、永定河、北运河等七个河务局。

  • 总教习

    学官名。明于翰林院始置教习。清末官学教师通称教习。在同文馆、时务学堂、京师大学堂等学校并设总教习一人,相当于校长或教务长。

  • 左执法

    官名。①战国齐威王置。执法官。《姓氏书辨证》卷二引《世本》: “齐威王时有左执法公旗藩。”②三国吴置。员一人,与中、右执法共平诸官事。《三国志·薛综传》: “孙皓初,(薛莹)为左执法,迁选曹尚书。”官

  • 支度务使

    官名。唐末至五代,节度使兼支度使,其下则置此官,以主钱粮等开支诸事。

  • 右玉铃卫大将军

    官名。即右领军卫大将军,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右领军卫大将军。

  • 六政府

    官署名。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农民军政府于襄阳置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设侍部、郎中、从事等官。入北京后,各增设尚书一人,侍郎、从事数人,多以明朝降官充任。

  • 陶铸

    官场用语。宋朝宰相提拔官员,称为陶铸。南宋时,避留正家讳,改称陶镕。

  • 曹史

    官名,秦汉皆置,为郡县诸曹的副长官。掌佐曹掾行职事。《汉书·朱博传》:“入京兆,历曹史列掾,出为督邮书掾。”参看“曹掾”条。

  • 噶尚拨什库

    满语官名。即“屯拨什库”。

  • 良酝署令

    官名。即良酝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