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翊卫

翊卫

① 军府名。十二卫、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三卫之一,皆为内府,极受亲信,可宿卫内府,左、右卫所领尤重。隋朝设翊卫开府,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武侍。唐朝有左右卫翊卫一府、翊卫二府和各卫率府翊卫府。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置为三卫之一,掌殿庭宿卫之事,设郎、中郎各二十员,次年即罢。② 近卫卫士名。十二卫、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翊卫府属官。隋朝左右卫翊卫正八品上,太子翊卫,从八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翊卫为武侍,太子翊卫为良曹。唐朝左右卫翊卫,正八品上;改良曹为率府翊卫,从八品上。甚受亲信,可宿卫内庑,号称内仗,为士大夫进身之途,皆用势官子弟。唐初,四品孙、五品及上柱国子,补翊卫;勋官二品及县男以上、散官五品以上子若孙,补率府翊卫。


侍卫官名,隋唐宋皆置,掌侍卫。也是禁卫军的编制名。翊卫在隋为十二卫之一;在唐为十六卫之一,又与亲卫、勋卫合称三卫;宋也为三卫之一。见《隋书·百官下·十二卫》、《新唐书·百官四上·十六卫》、《宋史·职官六·三卫官》。

猜你喜欢

  • 负侯

    官名。周朝诸侯行大射礼时的执事小吏。《仪礼·大射》: “司马师命负侯者,执旌以负侯。”

  • 委府

    仓库名,汉置,设在京城,各地均输官运来的粮食都存放在这里。《盐铁论·本议》:“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贱即买,贵即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

  • 主爵

    ①官署名。即主爵曹。北齐为吏部三曹之一,掌封爵事,置郎中一员。隋朝置为吏部四曹(司)之一,设侍郎、员外郎各一员,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侍郎为郎,废员外郎而置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郎为郎中

  • 翊一府右郎将

    官名。唐朝左右卫所领内府翊卫一府次官之一,置一员,正五品上,与左郎将同为本府中郎将副贰。

  • ① 战国时守城之军事单位。《备城门》孙诒让注: “城上百步一亭。”②秦及汉朝隶属于乡的基层行政机构。亭原为军事、交通需要而设,后兼管一亭部之政事。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西汉全国亭数为29,635,大

  • 互管佐领

    清朝八旗世管佐领之一。又称“轮管佐领”。凡原立佐领人有亲子孙,而让与亲兄弟、伯叔、伯叔祖、曾伯叔祖之子孙及远族人承管者,为“同姓互管佐领”,佐领员缺依世管佐领例拣补。凡两姓或数姓合编互管之佐领,初亦递

  • 太子备身

    官名。北齐置。属太子左、右卫坊,由太子备身正,副都督统领,侍卫东宫。九品。

  • 详定副使

    官名。元置,为评定使司副主官。见“详定使司”。

  • 左奕蠡王

    官名。匈奴置。奕蠡为匈奴语音译,亦作谷蠡。由单于亲信子弟担任,地位仅次于左、右贤王(一说位在右贤王之上),有依次担任单于的可能,与左、右贤王及右奕蠡王合称为四角。西汉时居东方,所统土地、人口多于其它地

  • 提督团营

    参见“提督京营”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