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耆长

耆长

五代、宋职役名。又称三大户。五代后周时,以百户为团,每团以三家大户轮充耆长。宋初沿置,选乡村第一、二等户充任,维持治安,参与推排户等,编造五等丁产簿。神宗熙宁三年(1070)行免役法,改为雇役。行保甲法后,由保正取代。南宋时,福建路仍设,或轮差或雇募。


乡役名。又名三大户,始于后周。《文献通考·职役考一》记显德五年(公元958年)“诏诸道州府令团并乡村,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凡民家之有奸盗者,三大户察之,民田之有耗登者,均之。”耆长选举,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北宋前期沿用此制,轮差第一至第三等户充任,作为乡役,维持治安,并参与推排户等,编造五等丁产簿。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实行免役法,耆长改为雇役。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实行保甲法后,由保正取代耆长。南宋时福建路仍轮差或雇募耆长。

猜你喜欢

  • 大将军军监

    官名。汉朝大将军属吏。《汉书·匈奴传》: “使大将军军监治众等四人,将五千骑,分三队,出塞各数百里,捕得虏各数十人而还。”官名,西汉置,为大将军属官,掌监督军队,也领兵作战。《汉书·匈奴传上》:“天子

  • 垒尉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掌垒壁之事。《后汉书·光武帝纪》:“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郑玄注:“《周礼》云:军壁曰垒。尉者主垒壁之事。”武官名。汉置,为将军僚属,主垒壁之事。

  • 小可汗

    官名。西突厥处罗可汗立,置二人,分统所部。

  • 脩仪

    同“修仪”,见“修仪”条。

  • 顺天府

    官署名。明清设于京城北京之府属建制。掌京畿之刑名钱谷,并司迎春、进春、祭先农之神,奉天子耕耤、监临乡试、供应考试用具等事。明永乐元年(1403)置。十年升秩,如应天府。设府尹一人、府丞一人、治中一人、

  • 斋帅

    官名。① 南朝宋、梁置。在皇帝、诸王及州郡长官左右担任侍卫及洒扫铺设等职。地位较低,多由寒人充任。北朝在皇帝左右的斋帅地位较高,常兼任其它较重要的官职。《魏书·李灵传》:“(李翼)初为荡寇将军、斋帅,

  • 尚药局使、副使

    官名。金置,均为尚药局的佐官。见“尚药局”。

  • 大成

    国子学生职名。唐置于国子学,凡贡举及第人再经过考功考试,能日诵一千言,并口试策试学业,十条能答对七条者为合格,授以散官,在国子学中继续研读经书,俸禄赐会同直官例,初制二十人,开元中减为十人。大成通四经

  • 上都尚酝局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秩从五品,隶宣徽院。职掌、置官同“大都尚酝局”。

  • 五威帅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掌班行符命。王莽置五威将十二人,每一将又置前后左右中五帅,共六十人。将持节,称太一之使,帅持幢,称五帝之使,分行四方,班行符命。见《汉书·王莽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