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谒者

谒者

官名。春秋战国时期为国君、卿大夫的侍从官员,掌接待引见宾客,朝会时担任警卫,亦奉命出使。《国语·齐语四》: “谒者以告,公遽见之。”《韩非子·说林下》: “靖郭君谓谒者曰: ‘毋为客通。’”秦、汉宫廷、后宫、太子宫、诸侯王国皆置,员额不等,皆掌关通内外,导引宾客。宫廷所置为郎中令(光禄勋)属官,设谒者仆射统领。西汉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选孝廉、郎官年不满五十仪容威严能大声赞导者充任,本职为侍从皇帝,担任宾礼司仪,宿卫宫廷及供其他临时差遣,亦常充任皇帝使者,出使诸侯王国、少数民族,巡视地方,派往灾区宣慰存问、发放赈贷,或收捕、考案贵戚、大臣,主持水利工程等。又有中谒者令、中书谒者令,为宦官之职。东汉名义上隶光禄勋,实自为一台,以谒者仆射为长官,职权甚重。有常侍谒者五员,比六百石,掌殿上时节威仪; 谒者三十员,掌宾礼司仪、上章报问、奉命出使。其初任职者亦称灌谒者,比三百石; 满岁为给事谒者,四百石。东汉初或遣谒者监军及监领筑城和水利工程等,后遂常设监领常备营兵的监营谒者和专掌水利河渠的河堤谒者。魏、晋员十人,七品,为谒者台属官,掌宾礼司仪,传宣诏命,奉命出使。又有监国谒者,监察诸侯王,权势颇重。晋一度省谒者台,以谒者并入御史台。南北朝复置谒者台,宋七品,梁、陈为流外官,员皆十人。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五品中,二十三年改九品。北齐员二十人,九品。又,魏晋南北朝有都水、河堤、劝农、监治、运水、伐船等各种专职谒者,分隶有关官署; 宦官有中谒者、内谒者等; 诸王、公、侯等国亦置为属官。隋初罢,炀帝大业三年(607) 复置,隶谒者台,有司朝谒者二员,从五品,为谒者台副长官; 通事谒者二十员,从六品,掌承旨传宣; 将事谒者三十员、谒者七十员,掌受诏出使,劳问宣慰,监察地方,后省。唐朝废谒者台,改通事谒者为通事舍人,隶中书省。隋、唐太常寺亦设谒者十员,为流外官,祭祀时担任司仪; 宦官有内谒者; 王府、公主属官亦置,玄宗开元(713—741)间废; 都水台(监)属官有河堤谒者。金朝太后两宫属官有之,员二人,从六品。


官名。春秋战国时已有,为国君或卿大夫侍从官员,掌接待宾客,或奉命出使,朝会负责保卫。《国语·齐语四》:“谒者以告,公遽见之。”《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欲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句)为客通。”西汉时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俸比六百石,有仆射(或称大谒者),俸比千石,为谒者长官(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东汉时谒者三十人,其长官称谒者仆射,即谒者台率,天子出,掌奉引。常侍谒者五人,俸比六百石,掌殿上时节威仪。给事谒者,俸四百石,掌宾赞受事及上章报问;将、大夫以下丧,掌使吊。初为谒者的称灌谒者,满一年后称给事谒者,以郎中任谒者的称谒者郎中。掌河堤之事者称河堤谒者,掌监察黎阳军营的称监黎阳谒者(见《后汉书·百官志》)。有的负专命出使:“遣谒者案行,其死罪系囚在戊辰以前,减死罪一等。”(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二月乙未,遣谒者分行禀贷三河、兖、冀、青州贫民。”(见《后汉书·孝和帝纪》)。有的谒者还领兵征伐:“遣谒者张鸿讨叛羌于允吾,鸿军大败,战殁。”(见《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谒者马贤击钟羌,大破之。”(见《后汉书·孝顺帝纪》)。王国也置谒者,原十六人,后减。掌冠长冠。见《后汉书·百官志》。魏晋沿置,员十人,七品,掌大拜授及百官班次,传宣诏命,奉命出使等,其长官称仆射。南朝宋沿置,掌小拜授及百官报章。齐因之。梁谒者台之谒者,掌奉诏出使拜假朝会傧赞等。陈沿置。北魏北齐掌吉凶公事导相礼仪。隋时置时废,唐改为通事舍人。见《晋书·职官志》、《宋书·百官下》、《南齐书·百官志》、《魏书·官氏志》、《隋书·百官志上中下》。

猜你喜欢

  • 左郎将

    官名。唐高祖武德七年 (624) 改车骑将军为郎将,分左、右,左右卫之亲、勋一、勋二、翊一、翊二凡五府及诸卫翊府皆置,为该府中郎将之副职,各一员,正五品上。太子卫率府之亲府、勋府、翊府三府亦置,各一员

  • 承旨都知

    官名。五代宣徽院殿前受旨官。

  • 京兆大尹

    官名,为京兆长官,掌治京畿。王莽改郡太守为大尹,京兆尹为京兆大尹。见《汉书·王莽传》。

  • 缉私署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设置,属财政部,以署长为主官,其职任为防止走私,并设税警部队归其指挥。本署在各省区的分支机构为各省区缉私处。

  • 左史

    官名。史官之一。周朝始设,为太史之别称。时有左、右史之分,左史掌记事,书国史; 右史掌记言。《礼记·玉藻》: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郑玄注: “其书,《春秋》、《尚书》其存者。”孔颖达疏:“

  • 小将军

    官名。辽朝置。多设于北面衙署中,一般为军职,在将军之下,实为吏员。辽北面官中设小将军非常广泛,从中央各机构到各属国官衙,多有此职。武官名。辽置。(1) 北面军官。隶于大将军府者,地位在大将军、上将军、

  • 国防部民事局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参谋总长,掌管与地方有关连的一切事项的处理。设局长一人,中将级;副局长一人,少将级。局内分设三处,处下设科。处长、副处长均为少将或上校级,科长为上校级。

  • 卫尉院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由太仆院改名,兼领武备监。掌马匹出纳、马具制作及武器缮治出纳。二十一年武备监独立为寺。二十四年罢,改置太仆寺。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年置,掌阿塔思马匹,受给造作鞍辔

  • 三司都凭由司

    官署名。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并盐铁、度支、户部三凭由司置,以判都理欠司官兼管。掌在京官物支破之事,凡部支官物,皆覆视其凭由,无虚谬,始盖印签发;支付完毕,再据其数目报有关机构注销。至道二年(996

  • 县租曹

    县分职诸曹之一。北魏、北齐于诸县置租曹掾,主租赋之事,见《隋书·百官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