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贡院

贡院

科举考试场所。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考功员外郎望轻,移于礼部,以侍郎主其事。宋仁宗以前,借用太常寺、国子监或武成王庙为考场。宋徽宗崇宁 (1102—1106) 至政和 (1111—1118) 间,礼部及各州皆建。建于礼部者掌各地解送进士、诸科举人名单和家状、保状、试卷,负责核对其乡贯、举数、年龄等。平时以朝官一员主判,开科场时,则罢主判官,另委官知贡举,以防请托。试毕,以合格举人奏名朝廷,筹备殿试。明、清亦建为京师及各省乡、会试之场所。院中除考生应考号舍外,还设有公堂、监试厅、弥封所、受卷所、供给所、誊录所、对读所及供同考官居住阅卷的会经堂、东西经房等。


科举考试的机构和场所。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始置礼部贡院,为礼部主管省试的机构和场所。宋崇宁至政和年间,礼部和各州均建贡院。礼部贡院主管各路州、军所解送进士科与诸科应试者的名单和家状、保状、试卷,并掌核对乡贯、举数、年龄等。平时以朝官一员主判。遇科举考试年分,由朝廷派知举官主持礼部试, 原主判官即罢任。试毕,将礼部试合格者的名单奏报朝廷,筹备殿试。贡院内部机构有封弥院(所)、誊录院(所)、对读所、编排所、别试所、过落司等。清制,礼部与各省均有贡院,分别为会试与乡试的处所。其大堂的东西侧为外帘,供管理考场的人员居住;后为内帘,供考官居住,贡院两旁建有号舍,供应试者居住。贡院外墙铺以荆棘,故称棘院。

猜你喜欢

  • 右副都御史

    官名。参见“左副都御史”。官名。明始置,与左副都御史同为都察院的佐官,秩正三品。清沿置,无固定员额,不预都察院事,仅作为巡抚的兼衔,在其辖境内于行政权之外可兼行监察权,以表明其地位之特殊。参见“都察院

  • 太史院判官

    官名。元置,属太史院,秩正五品,员额二人。掌理太史院内部事务。

  • 公车署令

    官名。即公车令。官署名。北齐设置,属卫尉寺。掌尚书所不理,有枉屈,经判奏闻。

  • 右武伯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右武伯司长官,省称为“右武伯”,员一人。与左武伯中大夫共掌皇宫内外宿卫禁令,兼统虎贲、旅贲、射声、骁骑、羽林、游击等六率禁卫军士。皇帝临轩时,备三杖

  • 法克师大

    满语官名。法克师,满语意为工匠、匠役。大,头目、首领之意。清初定汉名为“催总”,即工部及内务府属官之匠役催总。乾隆二十四年(1759),改为“司匠”。

  • 验封司

    官署名。即“验封清吏司”。

  • 丞掾

    官名合称,即丞和掾。丞指郡丞,为郡的副长官,佐郡守治郡;掾指诸曹长官,各掌其曹事。《汉书·韩延寿传》:“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岁余,不肯出行县,丞掾数白:宜循行郡中,览观民俗,考长吏治迹。”

  • 左校司马

    官名。春秋时吴国置。吴王夫差时吴国军队分中军、左校、右校。左、右两校各设司马。左校司马为左校军队的长官,掌其军政。《越绝书·外传吴王占梦》: “王孙骆为左校司马,太宰嚭为右校司马。”

  • 骑督偏将军

    杂号将军名,三国魏置,掌征伐。《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平寇将军临渭亭侯庞会、骑督偏将军路蕃,各将左右,斩门突出。”

  • 前军大将军

    官名。十六国汉置。《晋书·刘聪载记》: “(聪) 署其卫尉呼延晏为使持节,前锋大都督、前军大将军,配禁兵二万七千,自宜阳入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