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督

都督

①领兵将帅。东汉末始置。《后汉书·袁绍传》: “绍乃分 (沮) 授所统为三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北魏置大都督,左、右都督。西魏亦置。②军中统兵或管理杂务的低级军官。西魏、北周府兵中置,位在大都督、帅都督之下,七品。并参见“营都督”。③汉末乌丸置,为部族军事首领。④地方军政长官。三国魏文帝黄初 (220—226) 初年置,称都督诸州军事,领驻在州刺史,兼理民政。无固定品级,多带将军名号。蜀、吴亦均置于军事要地。如汉中都督、康降都督等。晋、南北朝沿置,为地方军政长官,分使持节、持节、假节三种,职权各有不同,北周时改总管。唐高祖武德 (618—626) 中复旧名,总一州事务。太宗贞观 (627—649) 中分上、中、下都督府,皆置一人,大都督府从二品、中都督府正三品、下都督府从三品。开元后,节度使成为地方军政长官,都督遂成虚设。唯并、盖、荆、扬、潞五州犹存,为赠官。宋初政区置都督府,置都督、大都督或下都督,多以亲王充任,有缺,则以知府事为长官,掌本府兵民之政。⑤ 隋朝置为牧畜官。骅骝牧、二十四军马牧置大都督、帅都督,骠马牧置帅都督,原州羊牧置大都督,苑州十二马牧置大都督、帅都督。⑥ 最高军事长官。三国魏置,称都督中外诸军事,掌全国军务。南宋以宰相兼,总督诸路军马。元末朱元璋曾置大都督府,下设大都督、左右都督等。参见“大都督府”、“都督府”、“五军都督府”。


官名。1、军事长官、领兵将帅。汉末三国初已有此称:“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见《三国志·吴书·鲁肃传》。魏、晋、南北朝有都督中外诸军事、大都督,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西魏、北周、隋文帝时,在各军府中设大都督、帅都督、都督,到隋炀帝时,都督的权势已很轻。南宋的都督、同都督等,多为执政官出任临时统帅之称。元朝大都督为正二品,“管领左右钦察两卫、龙翊侍卫、东路蒙古军元帅府、东路蒙古军万户府、哈刺鲁万户府”。明朝设五军都督府,每府设左右都督(正一品),分掌全国军事。清初沿用明制,后废。

2、地方军政长官。魏晋以后,都督诸州军事多兼任驻地州刺史,为该地区的军政长官。北周和隋改称总管,唐朝又称都督,根据州的等级设大、中、下都督府,各设都督,后以节度使、观察使为地方军政长官,都督便名存实亡。民国初,各省设都督,为一省军政长官。

3、警卫官,类似后世的卫队长。“宁先以银盌酌酒,自饮两盌,乃酌与其都督。都督伏……都督见宁色厉,即起拜持酒,通酌兵各一银盌。”见《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见《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参看《魏书·官氏志》、《宋书·百官上》、《旧唐书·职官三》、《元史·百官二·大都督府》、《明史·职官五·五军都督府》、《文献通考·职官十三·都督》、《续通志·职官四·大都督府》、《续通志·职官七·五军都督府》。

猜你喜欢

  • 右太仆

    官名,秦汉皆置太仆,掌车马,为九卿之一,均见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二》,而未见“右太仆”,而《双剑簃古器物图录》卷下有西汉时“右太仆印”封泥,说明西汉时有此官。

  • 判礼部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员一或二人,以两制及带职朝官充任,主管礼部之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复以礼部尚书为礼部长官,遂罢。

  • 礼部旅下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礼部中大夫属官,正一命。北周武帝保定四年 (564) 五月丁亥, 改礼部为司宗, 遂改名“司宗旅下士”。职掌参见“礼部上士”。

  • 左督

    左都督的省称。《三国志·吴书·朱然传》:“(孙)权与蜀克期大举,权自向新城,(朱)然与全琮各受斧钺,为左、右督。”都督,统军大将。

  • 刺奸令史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年间曹操置,为僚属掌管司法事务。《三国志·高柔传》:“(曹操) 以(柔)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西晋司马孚为太宰后,其府设刺奸曹,有令史。官名,东汉末年曹

  • 食官令

    官名。① “太子食官令”的简称。②皇后属官,西汉置。属官有丞一员,主管后宫饮食。初隶詹事,成帝鸿嘉三年(前18)省詹事后改隶大长秋。东汉罢。金朝置为太后两宫属官,秩正八品。③东汉太常属官,每先帝陵置一

  • 南閤祭酒

    官名。汉朝置为三公府僚属,或说以声望辈行较高者充任。东汉许慎曾任太尉京閤祭酒。其子许冲上《说文解字》书: “臣父故太尉南閤祭酒慎”。段玉裁注:“閤各本讹作阁,今正”,“太尉南閤祭酒,谓太尉府掾曹出入南

  • 顺义侯

    爵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五品。

  • 功劳

    官制术语。指事功、劳绩。《汉书·宣帝纪》“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

  • 大理监

    官名。①即廷尉监,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更名,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复旧,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献帝建安(196—220)末魏、吴建国初皆置,秩六百石、六品,称帝后复名廷尉监。②大理寺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