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统制司
官署名。北宋后期,大军出师征伐,诸军不相统属,即以其中一人为都统制。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置御营使司,在御营使、御营副使的节制下统领军队。南宋时都统制为各支屯驻大军的统帅,其官署称为都统制司,有副都统为司的副长官。司中属官有计议官,主管机宜文字、干办公事、准备差遣等。屯驻大军之下第一级领兵官,称为统制,某些官位高的武将统领屯驻大军下的一军时,亦有称都统制者。如绍兴末年,吴拱曾任利州西路驻扎御前中军都统制。
官署名。北宋后期,大军出师征伐,诸军不相统属,即以其中一人为都统制。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置御营使司,在御营使、御营副使的节制下统领军队。南宋时都统制为各支屯驻大军的统帅,其官署称为都统制司,有副都统为司的副长官。司中属官有计议官,主管机宜文字、干办公事、准备差遣等。屯驻大军之下第一级领兵官,称为统制,某些官位高的武将统领屯驻大军下的一军时,亦有称都统制者。如绍兴末年,吴拱曾任利州西路驻扎御前中军都统制。
监狱名。应劭《风俗通》谓“三王始有狱”,意思是中国到夏商周才开始有监狱。此种说法比较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夏代的监狱叫做圜土,今本《竹书纪年》说:“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其所指年代虽不能确信,但反映了夏
官署名。明朝宦官衙门的通称。即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共十二监。初各设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
元代工部所属机构。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以札马刺丁率人匠成造撒答刺欺,与丝紬同局造作,遂改组练人匠提举司为撒答刺欺提举司,秩正五品。以提举一人为主官,下设副提举、提控案牍各一人。
科举取录举人名目。始见于宋。对各类解试第一名之称。又沿称“解头”、“举首”。明、清士大夫沿用以称乡试第一名。宋始以各类解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洪迈《容斋随笔·四笔》“责降考试官”条说:“天禧二年(公元1
匈奴官名。位仅次于屠耆王。分左、右,居单于庭东西两方,各有分地,逐水草迁徙,多由单于子弟担任。下各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等官属,以管理辖地军政事务。匈奴王名,分左右,位次于左
官名。清置,为御茶房长官,掌供御用茗饮果品及各处供献、节令宴席。见《清史稿·职官五·宦官》。
见“大司族”。
官名。西汉置,属少府,有丞。与西织令同掌文绣郊庙衣服织作。成帝河平元年 (前28)省。官名,汉置,属少府,掌织文绣。成帝省东织,更名西织曰织室。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参看“东织”
官名。南朝梁、陈置,流外三品蕴位。官名。梁少府卿所属细作令辖作堂金银局,掌金银器物的造作,以丞为主官。
官名。见“总督仓场侍郎”。仓场总督是“仓场侍郎”的别称。因其总督各仓监督,故称其为“仓场总督”;主管京仓、通仓的政令等。详见“仓场侍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