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黄钺

黄钺

官制术语。指以黄金为装饰的斧,本为帝王征伐专用。《尚书·牧誓》: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后成为皇帝出行时的仪仗。三国以后极少数重臣在出征时假授黄钺,为皇帝授予的最高恩赐。其拥有的权力大于使持节,可诛杀持节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宋书·百官志上》: “做黄钺,则专戮节将,非人臣常器矣。”北魏、东魏时亦有在重臣死后,追赐假黄钺者。


官制用语。钺,大斧;黄钺,用黄金做装饰的大斧。原为帝王征伐专用,《尚书·周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后来用作皇帝出行的仪仗。三国时魏授予极少数的重臣,为皇帝的最高恩赐,其权大于“使持节”,可诛杀镇守一方的“使持节”军事长官。《宋书·百官志上》:“(魏文帝黄初)三年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则总统外内诸军……江夏王义恭假黄钺,则专戮节将,非人臣常器矣。”其后,北魏、东魏重臣死后,也有追赐“假黄钺”的。

猜你喜欢

  • 判府

    见“判州”。

  • 右校署令

    官名。即右校令。官名,即右校令。汉置,秩六百石,属将作大匠,掌右工徒修建宗庙、宫室、陵园等土木工程,有丞一人。见《后汉书·百官四·将作大匠》,参看“右校令”条。

  • 颜料库

    官署名。清朝户部三库之一,位于西安门内旧甲字库址。顺治十三年(1656)分后库置。负责藏贮各省解到茶、蜡、香料、颜料及铜、铁、木料等项物品,以备支用。初由户部理事官管理,康熙二十五年(1686)设掌印

  • 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机构之一,简称忠翊卫。仁宗延祐七年(1320)六月,由中都威卫使司改置。统红城、马邑、大同等地屯田侍卫军人。秩正三品。置都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佥事各二员。下设行军千户所十翼,弩

  • 木仓监督

    官名。清朝工部所属木仓之主官。掌仓事。顺治(1644—1661)初设,一人,以满司官充任。康熙六十年(1721)改设满、汉司官各一人,每年一更代。后改为二年一更代。官名,清置。清代各省每年都要运木材到

  • 衙推

    官名。唐、五代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府各置一员,位催官、巡官之下。官名。唐代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的属官中有衙推,刺史领军使时也置衙推,另外,州有州衙推,军府有军衙推。见《新唐书·百官四下》。

  • 市史

    官名。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大都督府置一员、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二员,与佐、师掌分行检察州、县之市。

  • 行国

    国人不固定居住的国家,即游牧之国。《史记·大宛列传·乌孙》:“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

  • 行破贼都尉

    官名,东汉末年孙权置,掌领兵征伐或镇守。行:代行某某职事。《三国志·吴书·凌统传》:“(孙权)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

  • 左校令丞

    官名。西汉将作大匠所属有左右前后中校令及丞。校是队伍的意思。左右前后中五校是按工程性质而分的五支工程队,各置令及丞,分主工徒。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省左右前后中五丞。东汉惟置左右校令各一人。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