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记
书名。清初王秀楚撰。一卷。记清军于顺治二年(1645)四月二十五日攻入扬州,至五月五日,进行十天屠杀与奸淫掳掠之情况。作者以亲见亲闻的材料写成本书。清代列入禁毁书目。
书名。清初王秀楚撰。一卷。记清军于顺治二年(1645)四月二十五日攻入扬州,至五月五日,进行十天屠杀与奸淫掳掠之情况。作者以亲见亲闻的材料写成本书。清代列入禁毁书目。
汉代军法的一种。为进行战争而征调人力、物资的有关法令。据《汉书·司马相如传》,唐蒙使西南夷夜郎等地,“用军兴法诛其渠卒”。凡违反军兴法者,军队长官或有关官吏可直接审理治罪,不受一般司法程序限制,且多从
①(?—前8)汉元帝子。母冯昭仪。建昭二年(前37)立为信都王。阳朔二年(前23)徙王中山。成帝议立太子,御史大夫孔光力主以兴为嗣,然外戚王氏与赵昭仪拥立定陶王,故终不得立。成帝乃益封万户以慰之。卒谥
官场用语。宋代凡官员被台谏官上疏奏论其罪过并请朝廷贬责,称为遭章。
①西汉京兆尹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汤子。武帝时,人有上书言漕运自故道抵蜀,水路多险,回远,而穿褒斜道则少阪,近四百里,便于底柱之漕,为武帝采纳。遂任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虽便
西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置。治今朝鲜黄海北道沙里院南。属真番郡,昭帝始元五年(前82)改属乐浪郡。东汉建安中为带方郡治,西晋末废。
蒙古语,意为“符验”、“证件”。元代泛指各种文符证件。
西周晚期青铜器。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铭文四百九十七字,记述周宣王诰诫和褒赏其臣下毛公事,内容还反映了西周统治不稳定的情形。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现藏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
西晋人。祖籍敦煌(今属甘肃)。晋武帝时为太子仆。著有《吴录》。
清代地方行政区划名。参见“直隶厅”。
官名。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置,为武臣阶官,七品。元丰改制,定为正八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为敦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