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赵国人。赵武灵王十九年(前307)胡服骑射。后以原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改为骑邑。他以“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为由,认为改原阳为骑邑是“变籍弃经”,表示反对。为武灵王所驳斥
1778—1868又名刘义顺、刘宜顺等。清四川宜宾人,原籍湖南宝庆。道光初在四川加入白莲教,后赴外省秘密传教。咸丰七年底(1858.1)率号军白号在贵州思南英武溪发动起义,活动于乌江流域附近,被各号号
书名。清水军教科书。其《舵工事宜》篇所载“立冬北风虽大不为台,夏至以后北风一起即有台风”、“六月雷响止九台,七月雷响九台来”、“或水有臭味,或水起黑沫,或无风偶发移浪,礁头作响,皆是做风的预兆”、“潮
1366—1408明吴(今江苏苏州)人,一作斯温,字叔雍。以国子生署刑部主事,累官北平(今北京)按察副使。“靖难”之役中,署大兴县事,助燕王守北平。永乐元年(1403)以守城功擢刑部侍郎,改吏部左侍郎
明代任官制度的一种试职。考满知县因考选或被荐举入都察院,带原职理刑半年,故名。期满后实授监察御史。
元十一行省之一。中统二年(1261),立行省于中兴府(治今宁夏银川),称西夏中兴行省(或称中兴行省、西夏行省)。至元三年(1266)罢,改置宣慰司,直隶于中书省。八年,再立。十年,罢行省,以其地为安西
战国时期中山国王陵。位于今河北平山三汲乡。共有编为1—6号的六座大墓。分处于两个陵区间。一处在中山灵寿故城以西2公里的西灵山南坡高地上,有1、2号两墓东西并列;另一处在灵寿故城内西北部,有3—6 号四
官名。(1)西汉置,为诸侯王国主要官员之一,掌教导诸侯王,位在太傅下。(2)南朝宋置为后宫女官,掌铨选人士,员一人,四品。
泛指黄河以北地。《书·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孔传云:“戊午渡河而誓,既誓而止于河之北。”《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振河朔,名重天下。”《新唐书·兵志》:“始时为
鸦片战争发生后,清台湾兵备道姚莹和总兵达洪阿积极备战。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英舰窜抵鹿耳门外洋被击退。次年八月十六日,英军一艘运输船闯入鸡笼(基隆),遭炮击后触礁沉没,台湾军民当即围捕,毙敌三十